十五运倒计时之际探访南京奥体:十运会场馆成全民健身乐园

N视频 2025-08-08 16:30

2025年,又是四年一度的全运年。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办,这是首次由大湾区联合承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体育盛会。8月初,在十五运倒计时100天之际,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南京奥体中心,这里曾举办过2005年十运会。

南京奥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峻松带着记者一同探访了南京奥体的场馆。整整20年前,这里是十运会的承办地,如今,南京奥体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乐园——体育场里,苏超球员肆意挥洒汗水;游泳馆里,大人带着孩子学习、锻炼;体育馆、网球中心、羽毛球场上,都成了市民们全民健身的好去处。

南京奥体中心航拍图。

20年前,南京奥体为十运会而生

2005年,全国十运会在南京举行。为举办十运会,南京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现代化体育场馆,南京奥体中心于2002年8月18日正式开工,2004年底基本建成。这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融合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元素,如今,它不仅是体育赛事的舞台,更是南京的地标。

南京奥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峻松带着记者一同探访南京奥体场馆。

2002年场馆建设之初,丁峻松就来到这里工作,对南京奥体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他先带着记者来到了游泳馆,正值暑期,不少大人带着孩子前来游泳。南京奥体游泳馆分为两个部分,一边是跳水池,一边是游泳池。丁峻松介绍,当时,这个跳水池是国内第一个做到6米深的水池,之前的规范是5.3米,考虑到运动员的落水深度,做成了6米,这也是当时奥体中心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所在。如今,奥体中心游泳馆把这个6米深的池子垫上隔板,改成浅池,成了孩子们学习游泳的好地方。

丁峻松回忆道:“我是2002年11月26日到这里参加建设,一晃23年了,南京奥体所在的这一块地方也从当时的小村庄,成了河西新城,南京奥体成了城市新地标。”在很多南京人心中,奥体上方的两条红色斗拱是永恒的记忆。丁峻松介绍,为了这一抹红,当时建设团队也花了很多心思。“参与建设南京奥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心’,所有人都在用心做事,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他踩着游泳馆的环氧地坪说:“这个当时也研究了很久,你看,20多年前的地坪,几乎看不到翘边,也几乎没有褪色,就是当时选用的材料好,施工质量也好。”

见证刘翔夺冠,见证苏超火热

奥体中心体育场,无疑是南京奥体最核心的区域,这里举办了当年十运会的开幕式,最激情澎湃的田径比赛,也在这里举行。据丁峻松回忆,当时最火的一场比赛就是刘翔的110米跨栏,“当时刘翔刚刚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拿到奥运冠军,2005年来到南京参加十运会,那场田径比赛,体育场坐满了人,刘翔最后13秒10夺冠,全场都沸腾了。”

目前,苏超正在火热举行中。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刚刚创造了60396的苏超上座球迷人数纪录,这也是中国业余足球联赛的上座人数纪录。接下来的8月17日,南京又将在这里对阵盐城队,“预计这场比赛还会突破6万人,而且今年的苏超决赛已经基本定了放在南京奥体,就看哪两支球队能够闯入决赛了,到时我们一定做好保障工作。”丁峻松说,与此同时,体育场每年还承接不少演唱会,使用频次非常高。“文体不分家,苏超、演唱会以及大大小小的活动,每年超过200场。”

很多市民晚上到南京奥体来踢球、跑步、锻炼身体。

丁峻松表示,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在国内外都是一大难题,这么多年来,南京奥体的运营在国内一直处于第一方阵,“商业价值也好,公益价值也好,都发挥得挺好。”丁峻松说,除了场馆使用之外,很多市民晚上到奥体来跑步、散步、锻炼身体,“我们的彩虹步道和 东广场,到了晚上毫不夸张地说,摩肩接踵,想跑步还有点困难,我们也非常高兴地看到老百姓喜欢这个地方。”

为市民打造全民健身好去处

全民健身成为时尚,不少市民养成了下班之后来到南京奥体锻炼的习惯。“现在羽毛球很火,我们现在所在的羽毛球场,原来是用来给运动员入场的空地,现在改造成了羽毛球馆,相当于把每一寸土地都用上了。”丁峻松介绍,原本的露台,在加上顶棚之后,现在有24片羽毛球场可供使用,白天的时段以教学为主,到了晚上,很多市民会过来打球。正值暑期,场地供不应求。

来到南京奥体体育馆副馆,不少小朋友正在打篮球。十运会期间,体育馆承办了体操等比赛项目,运动员们就在副馆里训练、备战。如今,这里改造成为篮球俱乐部、冰上运动俱乐部,为市民们提供更多样的体育运动服务。

在南京奥体体育馆副馆,不少小朋友正在打篮球。

在网球中心,有20片场地可供市民打球。“一开始设计的是4片室内场地,后来发现不够用,又重新画线,变成了6片场地,仍然供不应求。”丁峻松说,现在网球运动越来越普及,室外还有十几片场地,基本每天都是爆满。他表示:“市民的健身意识现在都很强,可以说进入到了一个全民健身的时代,我们也有责任、有信心把南京奥体建设得更好,运营得更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卫 尹翼星/文 顾炜 顾闻/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