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碎步小跑、主打交互陪伴,傅利叶全新人形机器人GR-3发布,时长共30秒)
能碎步小跑、主打交互陪伴,傅利叶全新人形机器人GR-3发布
能碎步小跑、主打交互陪伴的机器人来了。8月6日,傅利叶在北京发布首款主打交互陪伴、具备“可触摸”特性的全尺寸人形Care-bot GR-3。不同于传统的金属感硬件设计框架,GR-3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包覆材料和安全环保的“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为使用者带来柔和亲近的视觉与触觉体验。
融合棕色灵动双眼、柔和面部曲线、圆润适中的身高比例与温和自然的肢体语言,营造出轻松、灵动、可亲近的机器人形象;通过弱化机械感,减少用户的疏离感与畏惧心理,进一步强化了“有温度的科技陪伴”体验。
在本体结构上,GR-3身高165cm,体重71kg,全身配备多达55个自由度,可支持更拟人化的肢体表达。
GR-3搭载傅利叶自研的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模块,通过协同反馈实现更自然、拟人的情感互动。比如,当机器人接收到单一指令(如呼唤、抚摸)时,能即时触发“快思考”反馈——呼唤时快速转头对视,被抚摸时轻晃脑袋回应;同一指令被多次触发(如连续追问、多次触摸),则启动“慢思考”模式——由大模型推理引擎理解复杂语义、交互历史及触发特征,生成更自然且适配场景的复合应答。
会上,傅利叶围绕技术迭代、用户体验和商业化落地等多个产品维度,明确了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目标:
社交陪伴,聚焦人与机器人的情感连接,适用于公共空间、教育环境等场景。它通过日常互动、社交交流与情绪陪伴,承担独居老人陪伴、儿童互动玩伴等角色,用温和响应构建情感纽带。
辅助陪护,在情感陪伴基础上延伸服务功能,覆盖行动辅助、健康监测、康复训练等专业场景。未来它可深入康复机构、养老院等场景,提供慢病照护、日常生活协助等精准服务,让科技真正满足实际需求。
会后,傅利叶创始人兼CEO 顾捷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谈到,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需求各有侧重,比如科研场景更关注技术开放性,康养场景则重视人机交互的安全性与温暖度。在医疗场景中,机器人能够做医生的好助手,从入院那一刻起,导诊、评估、训练等都可以使用机器人来提升医疗体系效率,甚至当病人出院以后,可能还会有远程机器人跟进恢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行业也已经出现“内卷”迹象,甚部分机器人低至3.99万元。顾捷对此分析,由于行业成熟度还不够,基本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非标准件,因此制造成本、工艺成本都相对比较高。随着未来工业的大规模量产,机器人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定价是几万元还是几十万元,我认为还是会围绕着它能够给客户产生的价值来定,包括产品的定位、复杂程度,甚至是否全尺寸人形等形态,在定价上都会有比较大差异。”顾捷认为,目前的卡点并不是在商业模式上,而是真正去解决用户在每个场景中的痛点,解决痛点的难度决定了产品最终价格。
面对市场竞争,顾捷认为,要聚焦,做一些有最大公约数的产品。比如,人形机器人就是一个能够满足很多场景的最大公约数,把某几件事情做好,这是傅利叶的一个生存策略。
但在顾捷看来,行业还谈不上“激烈竞争”程度。他认为,机器人行业加入大模型的智能化拐点,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这个行业还处于较初级阶段,特别是随着机器人逐步走进千行百业,每个行业细分领域都能看到有大量机器人,有的会做平台、做单产品,还有的做系统集成,还有的做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这个行业正在迅速成熟,也在迅速产生价值。
与此同时,傅利叶也在与合作伙伴一起完善产业生态。顾捷说,从上游来看,机器人离不开感知系统、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离不开“大脑”,即各种各样AI模型;也离不开执行器,比如电机执行器、关节模组,甚至各种材料,包括软性材料、硬质材料,还有带传感的电子皮肤,这些领域不可能靠一个公司全部做完,“傅利叶的心态是非常开放的,甚至前段时间,我们把会跳舞的小机器人完全开源了,连图纸都全部开源了,加工图纸、加工细节、装配指导书都做得很详细。就是希望有更多合作伙伴,能更迅速地理解机器人行业”。
不过,人形机器人真正落地到陪伴,还面临诸多挑战。在顾捷看来,首先,机器人积累它的“聪明度”,和大模型的结合非常关键。其次,交互方式需要更多能动性,比如它看到用户心情不好时,机器人需要决策,是要说话还是沉默,还是根据一些肢体语言做出反应?这投入比较漫长的时间来优化。
除了提供“情绪价值”外,交互价值方面,顾捷说,用户会希望机器人能够完成一些实际任务,哪怕有时候就是送瓶水,或者做力所能及的相对简单的家务,这些都是有可能成为未来生活中的刚需。
南方+记者 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