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之家到吴阳客厅 !建筑师吴林寿用艺术反哺家乡

作者 姚瑶3 2025-08-06 10:45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之年,吴阳镇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成果显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吴阳客厅作为“百千万工程”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之一,见证了吴阳镇实现“环境美”到“文化活”、从“政府主导”到“群众参与”的跃迁。

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的文化地标设计者,正是吴川籍建筑师吴林寿,一个土生土长的吴阳人。

02:14

专访“吴阳客厅”建筑师吴林寿

建设吴阳客厅

源于与这个地方的关联

在吴阳客厅建成之前,吴阳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文化展示场所。起初,面对这个项目邀约,吴林寿内心充满犹豫。直到他和发小——吴阳镇文化旅游办公室负责人余国强聊天,看到文化站精心收藏的文物,聆听许多关于家乡的动人故事后,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建筑语言来展现吴阳的千年文脉。“我们要为吴阳打造一个能展现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

姚瑶 摄

姚瑶 摄

吴阳客厅建在吴阳古城池遗址之上,展厅首层为开放式设计。客厅设计秉承“屋顶之下”“开轩纳微凉”的理念,以传统的空间形式为出发点,结合地域性气候特征的要求,在屋顶之下打造自由开放的空间。

这个建筑承载着吴阳的历史。建筑外墙采用明成化年间的古城砖砌筑,每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故事。步入二层展厅,近百块铭文古砖、隋唐水纹陶器等珍贵文物,与铜质吴阳规划地图相映成趣。

姚瑶 摄

姚瑶 摄

“建筑师要放下精英的角色来面对着当下的发生。”吴林寿认为,建筑是服务于人的,最鲜活的是大家生活的场景,而不是某种精美的东西。“希望把大家的生活状态都纳到客厅里面来。”

姚瑶 摄

姚瑶 摄

因此

吴阳客厅不仅承载着古镇的历史记忆

更见证着当地居民的鲜活生活

漫步其间,处处可见生动的生活图景:有人沉浸书海,有人驻足观展,有人在二楼阳台喝咖啡,各得其所。西侧的图书馆尤为引人注目,这里珍藏着广东省历代方志和数万册典籍。吴林寿巧妙融合传统书斋的雅致与现代空间的通透,舒适的阅读区在暖黄灯光映照下,为读者营造出静谧而温馨的精神家园。

姚瑶 摄

姚瑶 摄

目前,吴阳客厅规划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活动:深度呈现地方历史的碑文专题展,展现岭南建筑特色的自建房展览……吴林寿表示:“建筑要和这个地方产生关联,我们期待与更多本土艺术家展开合作,让吴阳客厅成为一个对话交流平台。”

设计“父母之家”

传统民居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在建造吴阳客厅前,吴林寿曾回镇里为父母和兄弟盖房子。“原来的房子比较老旧了,父母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所以花了三年设计新居。”

吴嗣铭 摄

吴嗣铭 摄

吴宅的设计

既传统又现代

吴阳镇的传统民居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明厅”的空间,厅跟天井结合在一起,具有祭拜和会客等多种使用方式。吴林寿觉得这可能是粤西或者广东农村民居都有的人神共居的一种空间形态。

吴嗣铭 摄

吴嗣铭 摄

吴宅保留了“明厅”的空间形态

同时摒弃了传统民居的局促感

代之以明亮通透、通风良好的现代体验

使传统空间类型获得了当代转译

在吴宅,老一辈依然保持着背墙而居的传统习惯,在天井延续着熟悉的劳作方式;年轻一代则在这个通透的空间中自由穿行,实践着更为开放的生活方式。这里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新型空间范式。“我认为乡村是可以产生一些新的东西的,它是包容的,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庇护的地方。”

在建设家宅和吴阳客厅的过程中,吴林寿收获了无数感动——党员干部的全力支持,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乡亲们的热情参与。这些温暖的互动,让他重新发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也让他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吴嗣铭 摄

吴嗣铭 摄

回到家乡后,他也深刻地感觉到家乡的变化。“从道路硬化到基础设施完善,从镇容镇貌提升到乡风文明建设,都展现着乡村振兴的成效。”老友余国强深有同感,立即补充道:“吴阳客厅刚开的时候开馆初期,图书室里常有读者喧哗跑动,现在大家都自觉遵守秩序,安静阅读。这就是一种进步。”

邓安祺 摄

邓安祺 摄

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美丽圩镇“七个一”的重点项目之一

吴阳客厅见证了古镇的华丽转身

郭龙碧 摄

郭龙碧 摄

吴阳客厅是湛江“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生动实践。如今,湛江大地处处涌动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撰文:姚瑶

编辑 罗鑫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