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霍去病17岁封冠军侯,20岁左右就封狼居胥。岳飞20岁从军报国,27岁收复建康。”7月24日,共青团河源市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2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阶层的团员青年共赴青春盛会。会上,河源市委主要领导援引古今,勉励青年把握时代机遇,自觉担当尽责,敢于创新创业,努力成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等各领域的排头兵和生力军。
值得关注的是,阮啸仙、刘尔崧等从河源走出的革命志士在大会上被频频提及,刘武军、王键宽、刘慧宝、罗鑫等青年先进典型亦被多次提起。这些人物缘何被讲述,有哪些事迹闪闪发光?一起来看看!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朔古
红色热土薪火相传
河源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回眸各个历史时期,河源青年始终坚定信念、紧跟党走。大会现场,共青团河源市委员会书记钟广鹏作共青团河源市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提及,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方华等一批批有志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感人至深的青春赞歌。
有“东江骄子”之称的阮啸仙为义合下屯村人。1918年,阮啸仙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前身)。进入学校之后,阮啸仙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熏陶,领导“甲工”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冲破学校禁锢,投入“五四”爱国运动。随后,阮啸仙参加广东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阮啸仙故居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始建于清代,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
阮啸仙故居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始建于清代,属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建筑。
作为我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刘尔崧是河源紫金县人。1918年,刘尔崧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当选学生会主席。在帝国主义瓜分宰割和反动军阀连年混战的背景下,刘尔崧非常喜欢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成为广东青年革命运动的先驱。
黄居仁是龙川县铁场镇桥头村人,1921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染织专业。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汕头市委书记时,黄居仁接应南昌起义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1928年,黄居仁担任中共惠阳县委书记,旋回广州坚持地下工作。同年秋,与妻子张雪英在广州被捕遭杀害,时年24岁。
方华,原名罗响,和平县热水镇中兴村人。早年,方华曾与张觉青等人一起创办热水东华小学,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运动。1938年,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方华任支部书记,后任中共和平县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方华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方华参加“七大”会议。
述今
激励青年钻研人工智能、数字经济
“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闪光。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要钻研探索,展现青春的朝气和锐气。”大会现场,河源市委主要领导以刘武军、王键宽、刘慧宝、罗鑫等先进典型为引,激励青年勇于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岗位去锻炼,在磨砺中焕发青春活力。
西可通信技术设备(河源)有限公司青年职工刘武军从河源技师学院毕业之后,选择留在河源发展。工作10年来,刘武军扎根岗位,提升专业技能,推动制造工艺优化,改善工艺质量问题,提升制造过程稳定性,不仅成长为“河源市五星工匠”,而且还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源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王键宽,深耕农业领域,在品种选育推广、智慧农业建设等方面屡创佳绩,不仅选育水稻新品种“万绿华晶占”、花生品种“兆华油1号”等,而且在东源县柳城镇建立河源市首个万亩智慧农场示范基地,种植“航聚香丝苗”等太空稻品种,年产粮食接近6000吨,综合产值超过8000万元,为河源市农业“1+3”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海归青年罗鑫返乡后,选择在源城区埔前镇创业。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转换,创建桂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努力,罗鑫把公司发展成为集种植、深加工、研学、观光、农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农业龙头企业。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刘慧宝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达1673小时,还牵头负责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总决赛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另外,刘慧宝还参与市两会志愿服务工作,展现青年志愿服务者的良好的风貌。
作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获得者,灯塔实验室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扎根河源东源县顺天镇灯塔盆地农高区的核心区,致力于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和高质利用、智慧农业、智能物流、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等方面的研究。他们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实在在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陈殷 徐武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