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电旗下“风芒新闻”记者收到报料称买到不合格电缆,前往厂家采访时遭到企业负责人阻挠,有采访设备被砸坏。
在这种纠纷中,记者是独立方,不代表报料者立场,对厂家也不持负面评价。前来采访,只是希望获取和呈现更多事实,企业可以提供信息、自我辩护,摄像机、麦克风正是起这个作用的。厂家称记者“侵犯我们的肖像权和商业秘密”,且不说记者还在采访阶段,并未发稿,即便企业真有这样的担忧,也应该先好好沟通,而不是诉诸暴力。从事发现场视频看,该企业负责人当时非常冲动,他会为这冲动付出代价。
阻挠甚至暴力对待记者采访的行为,伤害的不只是具体的记者及其所在媒体的利益,更是社会公共利益。摄像机有价,媒体对真相和社会公义的守望是无价的。
正如中国记协的表态:采访是记者的权利,正当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此事证据确凿,是非分明,警方介入后,公正的处理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社交媒体兴起之前,记者采访受到阻挠甚至暴力对待,可谓司空见惯,在人人都有摄像头、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反而较少见到此类场面。这次事件也说明,尽管传播介质持续革新,受众习惯不断变化,但记者这个群体、媒体这个行业仍然在坚守岗位,值得信赖和托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