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残特奥会组委会在广州举行主题为“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的新闻发布会。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副部长、团省委副书记王浩介绍,目前,“小海豚”赛会志愿者队伍招募组建已经完成,最终录取的赛会志愿者控制数为4.5万名,其中1.5万名将服务残特奥会。
王浩介绍,赛会志愿者队伍招募组建呈现招募动员快、策划创意新、响应程度高等特点。去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组委会在全省98所高校启动赛会志愿者招募。短短20余天时间,超过15万名大学生踊跃完成报名。经过笔试、面试、培训、考核等严格选拔,最终录取的赛会志愿者控制数为4.5万名。
在赛会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方面,广东赛区联合港澳赛区共同征集发布志愿服务主题文化标识。志愿服务徽标以爱心为原型,延续会徽木棉红、紫荆紫、莲花绿三色礼花绽放视觉风格,形成活力四射的同心礼花,寓意志愿者伸出友爱之手,弘扬志愿精神,推动大湾区志愿服务协同发展。志愿者昵称是“小海豚”,灵感来自粤港澳特有的中华白海豚,“小海豚”这个共同的名字,寓意志愿者如海洋精灵般亲切友善、团结奋进。
如何提升志愿者的助残能力?王浩介绍,组委会建立了专业化、标准化的通用培训体系,帮助志愿者更好地认识残特奥会、更好地理解残障人士需求。比如,让志愿者佩戴眼罩完成“盲道通行”,或是体验“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使用”,用这些环节让志愿者换位思考,更精准地把握残障人士需求。
此外,选拔培训通用培训讲师,专门讲授助残服务课程,各赛区还结合赛事实际开展了助残志愿服务的强化训练,包括无障碍设施使用、轮椅辅助、视障引导、手语沟通、心智障碍服务等技能。
“预计还将有约10万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城市志愿者为赛会精彩举办提供支持,让每一位来到广东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热情与包容。”王浩说道。
文字:南方+记者 汪祥波 汪棹桴
摄影:南方+记者 梁钜聪 姚志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