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市民生活需求,还能降低火灾发生几率。16日记者从三水区应急管理局获悉,两年内将在七个镇街完成1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端口,实现公益性和经济性相协调目标。
项目有偿使用期达21.5年
为盘活城市公共资源,三水区应急管理局以社会紧迫需求为基础,以提升民生基础设施为目的,以民生普惠性为运营原则,近日完成三水区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项目公示。
根据公示内容,三水区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项目建设点分布在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及南山镇。
按照要求,本次通过有偿使用模式,在三水区“快速、大规模、高标准”分两批次投资建设电动自行车智能便民充电端口,最终三水区政府确定在全区范围内投资建设100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端口。
此次三水“追加”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数量是根据区域人口总量来设计的,作为中心城区的西南街道充电端口数超过6000个,排名第一,至于人口最少的南山镇,只设置了72个,其他5个镇街都超过了200个。
具体来看,2025年全区要完成第一批415个点位,5000余个充电端口的建设任务,2026年完成第二批417个点位,5000余个充电端口建设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本项目有偿使用期限共计为21.5年(包含建设期1.5年),从有偿使用协议生效之日起算。
对于今、明两年加装100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端口,三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在7月14日举行的三水区第三季度全区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消防工作、三防工作会议上,三水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云表示,要加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隐患整治,其中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隐患整治,加快建设城区电动自行车公共充电点。
三水综合整治电单车“乱充电”
近三年来三水区新增常住人口7.9万,增速9.87%,为佛山全市第一,增量占全市超九成。目前三水区的常住人口达88.91万,实际服务人口超100万,未来预计还会新增近10万产业工人。
电动自行车因为具有环保节能、经济实用、出行便捷等优势,已成为很多市民日常生活出行首选,随着人口增加,三水区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还会继续上升。
如何管好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问题,早在2023年,三水区将“建设100个以上公共区域智能充电桩,推动物业小区及大型场所整改”列入十大民生实事。
通过一年努力,当地不仅超额完成公共区域(社区、行政村等)目标(实建114个),全区的充电插口对比工程实施前增加了近8000个,缓解了市民充电难的问题。同时三水区还将所有智能充电桩接入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实时联网消防平台,做到第一时间应急处理,相关模式在广东省属于创新。
但是,面对逐年增加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三水相关管理细节还有完善空间,进而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3月25日、26日,辖区出现两宗电动自行车使用不当引发火灾事故,三水区政府立即以现场会的形式,分析事故原因。
三水区政府以现场会的形式,分析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事故原因。
三水区政府以现场会的形式,分析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事故原因。
三水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田冲当时表示,一个触目惊心的火灾现场,胜过数百次的课堂说教。“希望以现场会的形式,让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成员,能进一步严格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主动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做到防患于未‘燃’。”
按照部署,三水区的工作专班已立即紧急部署强化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其中各成员单位强化协同联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首先,三水区由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销售、改装、使用全链条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非法拼装、改装电池及违规充电行为。
另外,全区依托“镇街+社区+网格”三级巡查机制,重点排查老旧小区、出租屋等高风险场所,对发现隐患立行立改。此外三水还会通过“实地复盘 以案说防”“案例警示进社区”“火灾现场敲警钟”等形式,普及电池规范使用知识,引导市民主动抵制非法改装。
“结合三水区对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管理内容,全区要对电动自行车销售、改装、存放等环节进行管理,借助应急处置预案、舆论宣传引导等途径,减少电动自行车违规使用情况。”三水区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要举一反三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外,还要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电动自行车违规操作行为,构建群防群治安全生产格局。
采写:南方+记者 尹辅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