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VTE防治中心认证背后:粤北人民医院筑牢生命“血栓防线”

作者 叶志强 2025-11-07 15:30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堪称沉默的杀手,它在久卧或术后悄然形成于下肢深静脉。一旦血栓脱落游走到肺部,便会突然发病,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极其凶险。”粤北人民医院质量管理科科长韦湘的话,点出VTE防治的紧迫性。

10月31日,在中国VTE防治大会上,粤北人民医院凭借“预防-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体系建设,不仅通过国家VTE防治中心认证,更获评“优秀单位”,成为粤北地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医院。

全年组织培训21场覆盖2300余人次,全院VTE风险评估率提升至目前的99.76%……这家医院用数据与实践,交出了一份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粤北答卷”。

从“自觉行为”到“体系闭环”

“此前,医院的VTE防治工作属于自觉行为,医院有建章立制,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监管,这直接导致了风险评估时有遗漏、预防措施也难以全面到位。”韦湘回忆,国家卫健委连续4年将VTE项目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2024年医院下定决心以评促建,打破“经验管理、各自为战”的困境,构建起“决策-控制-执行”三级管理体系。

医院领导部署工作。

医院领导部署工作。

分管副院长李莉牵头的防治管理委员会定方向,修订10余项相关制度;质量管理科牵头的办公室抓落实,统筹医务、护理、信息、药学等多部门力量;23个高危科室成立专项小组,把防治流程嵌入日常诊疗。

这套体系的“硬支撑”,是国家VTE防治中心认证《三级医院中心建设标准(2024版)》74项条款的本土化落地。“条款覆盖组织管理、技术能力等8大模块,我们像啃‘硬骨头’一样,把每个条款分解到对应专科。”韦湘说,医院重新修订完成了《粤北人民医院VTE防治管理建设方案和管理手册》,让防治工作有章可循。

医院开展VTE技能强化培训。

医院开展VTE技能强化培训。

信息化则为体系装上“智慧脑”。2024年11月,VTE风险预警防控系统与医院HIS系统深度集成,系统自动评估血栓风险并提醒医生,辅助医生为不同风险的患者提供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还能智能安排出院后随访。同时,系统会统计全院防治数据,帮助医院持续改进,保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安全,彻底告别了过去“纯人工”的低效模式。截至2025年8月,累计完成评估77845例,精准识别中高危患者28944例,全院风险评估率从不足80%跃升至99.76%。

护士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D)预防下肢静脉栓塞。

护士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D)预防下肢静脉栓塞。

应急响应能力更成体系“安全阀”。医院组建的VTE快速反应团队,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核心科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不管是院内患者突发血栓,还是院外转诊来的危急病例,一个电话就能启动VTE团队。”

急诊手术。

急诊手术。

今年8月,一名37岁女性外伤脾切除术后10余天突发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危急,急转粤北人民医院。接诊医生即刻启动VTE快速反应团队,依托CTPA绿色通道快速确诊急性肺栓塞。因患者术后属溶栓禁忌证,团队联动心血管内科专家调整方案,实施急诊经皮肺动脉取栓术,及时取栓让患者转危为安。

从“临床施治”到“区域共防”

“以前遇到疑似VTE患者,我们的医生需要联系检查,等结果出来后,请相关科室会诊,有时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峰的话,道出了VTE诊疗曾面临的困境。

如今,医院搭建的“24小时诊疗技术平台”,让这类难题迎刃而解——5台高分辨CT开通肺动脉造影(CTPA)绿色通道,凝血功能监测1小时出结果,床旁超声、心电图随叫随到。医院去年开展70余例急性VTE溶栓治疗、200余例介入或手术取栓,均取得显著疗效。

让彭峰感触颇深的,是VTE快速反应团队带来的改变。不久前,肿瘤放射治疗科一位患者在做增强CT检查时发现肺部血栓,虽暂无症状,但值班医护立刻启动应急流程,彭峰团队第一时间会诊,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基础预防+药物干预”方案,患者的血栓逐渐溶解。

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

“早发现、早干预,有效避免了严重并发症。”彭峰说。据了解,2025年医院发生的VTE病例中,团队都积极组织多学科讨论,“每个病例都是一次复盘,让防治流程更完善。”

防治成效不止停留在院内。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还主动扛起“区域引领”的责任:输出技术经验,开展市级培训覆盖300余人次;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30.12%提升至70.72%,近三年牵头4项市级科研立项、发表20篇学术论文,用“粤北经验”反哺临床。

VTE防治经验交流会议。

VTE防治经验交流会议。

下一步,医院将推动成立韶关VTE防治联盟,目标是实现区域VTE防治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规范化的体系建设与技术推广,确保患者在各级医院都能获得同质化的规范诊疗。

从“降低VTE发生率”到“提升患者获得感”,粤北人民医院的VTE防治实践,正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落地的生动缩影。“预防比救治更重要,早一步评估、多一分规范,就是给患者多一道安全防线。”院长龚小倩说。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卢艳萍 顾新元 唐艳明

编辑 曹伟峰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