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珞珈山,就业看东莞——
10月28日,2025“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武汉引才专场将在武汉大学开启。作为“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这一次,东莞携120家优质企事业单位、4000多个高含金量岗位奔赴江城,向华中高校的青年学子发出最真诚的邀约。
开放、包容、充满机遇的东莞,吸引着越来越多武汉青年在此扎根。从制造车间到科研实验室,从高校讲台到城市社区,他们从武汉出发,在东莞找到了各自的舞台,用脚步丈量梦想,也用努力印证了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
“大厂”经理张洁:
选择东莞是一次庆幸的决定
“2017年7月12日,我入职vivo,岗位是营销管培生,现在是终端营销部人员发展组高级经理。”武汉大学的张洁清晰记得刚毕业时拿到这份offer的心情。
张洁语速干练、思路清晰。八年间,她走过大连、南京、厦门、临沂,如今在东莞总部,和团队负责全国一线销售队伍的综合管理。
职业生涯中,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云南培训。培训结束后,一个年轻销售员对她说:“张老师,我没读过什么书,这是我人生中拿到的第一份毕业证书。”那一刻,她感受到职业的重量与价值——原来自己能改变他人的人生走向。
回望八年成长,张洁觉得,选择东莞,是一次非常庆幸的决定。
“东莞让我看见了成长的空间。”她笑着说,“这里拿的是一线城市的工资,却拥有更温柔的生活节奏,物价亲民、机会充足,是一座年轻人友好城市。”
在她眼中,东莞是一座“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城市——既有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底气与创新氛围,也有包容舒展的烟火气,各个镇街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生活品质好。
医学博士聂龙宇:
东莞的“武汉味”很浓
武汉大学聂龙宇,博士毕业后加入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转化医学研究员,主要从事药物临床前研发,涉及药物靶点发现和药效验证等工作。
谈起选择东莞的原因,他说得很坦率:“东莞是新一线城市,经济基础扎实、人才政策完善,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对高层次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
更吸引他的,是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东莞外来人口比例很高,对人才非常友好。东莞的‘武汉味’也很浓。武汉大学的师兄师姐很多在广东工作,校友基础特别强,这让我刚来就有很强的归属感。”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入职后对企业文化的体会。“东阳光的目标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一个和谐友爱的家庭’,这不只是口号。”聂龙宇说,“我们所有人都在园区里一起工作生活,公司有宿舍、食堂、幼儿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在忙碌的科研之外,他也喜欢给生活加点仪式感。“我最喜欢看电影,东莞华南MALL有IMAX GT大屏,我每个月都会从长安去万江看一场电影。”
对他来说,东莞的生活节奏恰到好处——既能安心科研,也能在一座包容城市里享受自由的生活。
武汉“00后”:
青春与城市一起发光
“00后”张咏荷和王翱翔,学在武汉,工作在东莞,分别在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体系审核工程师、供应商管理专员。
张咏荷的家人大多在东莞工作,她自然地延续了这份缘分。“东莞包容、机会多元,生活成本适中。”她说,“希望师弟师妹也能来这里实现青春梦想。”
王翱翔的日常,充满绿意和动感。“我们公司旁边有佛灵湖和同沙水库,有的部门还会组织一起跑步。”她介绍,闲暇时喜欢骑车、逛公园、喝早茶,“东莞生活”:节奏舒适、充满活力。
青年教师:
把知识的种子播在产业的土壤里
2023年2月,从武汉来的祝恒威成为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教师。短短两年,他与团队深入东莞乡村,进行环境改造设计,依托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基础,成立“环境设计研究中心”。
“选择东莞,是因为看中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制造业基础。我希望能够依托这座城市的产业和政策优势,在制造美学等领域做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他说。
另一位同样来自湖北的丁娟,在东莞城市学院未来科技学院任教。她主讲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课程,今年暑假,她指导学生参加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获得两项全国一等奖。
“东莞正处于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示范区。”她眼中的东莞,是一座“既务实又有未来感”的城市——制造业的钢铁骨架上,正生长着科技与教育的新枝丫。
“武汉毕业生愿意奔赴东莞发展,本质上是对东莞产业底蕴、城市环境与发展机遇的综合认可。”东莞城市学院人事科科长胡靖雨表示,如今学院的武汉籍教师已有22人,占比近2%。这种“双向奔赴”,让校招的人才引进质量、留存率及岗位适配度都在持续提升。
10月28日,东莞将走进武汉大学,向更多青年发出诚挚邀请。或许,下一个“东莞故事”,就将从珞珈山出发,在莞邑大地生根发芽。
活动信息速览
活动名称:
2025“名企名校行·校园东莞日”武汉引才专场
时间:10月28日(星期二)14:00-18:00
地点:武汉大学
▼扫描二维码
预约你的专属席位
撰文:郑家琪 龚名扬
摄影:龚名扬 邓浩
设计:孙沛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