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今年流感毒株大换血,高峰提前,这1类人要特别注意!

腾讯医典 2025-11-01 08:15

最近,你是不是感觉身边咳嗽、发烧的人突然变多了?

是的,时候到了——流感开始找事儿了!

在网上,“甲型H3N2”悄悄爬上热搜:

(图源:微博热搜。不过“新毒株”的说法不准确!)

(图源:微博热搜。不过“新毒株”的说法不准确!)

我国香港,连续数日出现儿童流感重症(甚至死亡)病例[1]

● 一名13岁女生因流感不幸去世;

● 一名11岁女生,之前健康状况良好,发热、咳嗽、喉咙痛3天后就医,被诊断为“甲流伴严重肺炎”;

● 一名同样之前健康的14岁女生,感染“甲流”后休克,进了ICU。

……

(图源:参考资料[1])

(图源:参考资料[1])

广东省出现了流感暴发疫情[2]……

更早之前,日本、欧美等地纷纷报告:当地的流感季提前到了[3]

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流感,真的来了!防护,刻不容缓!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北方和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均超过2022和2024年同期水平[4]

(2022-2026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比例。今年的看红色的线[5])

(2022-2026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比例。今年的看红色的线[5])

在阳性样本中:

● 甲型流感(甲流)超过96%

● 乙型流感(乙流)不到4%

——甲流占绝对主流[4]

只看甲流的话,甲型H3N2毒株占比超过97%,而去年的“老大”甲型H1N1却不到3%[4]

(国家流感中心“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4])

(国家流感中心“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4])

换句话说,今年流感的主流毒株变了——从甲型H1N1变成了甲型H3N2!

所以,那些既没打过流感疫苗也没得过流感的人,会非常缺乏针对今年主流毒株的免疫力,更可能“中招”!

有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更早(说不定比你的“双十一”快递还早),感染人数也会更多[5]

不过,大家也别觉得甲型H3N2是什么新病毒。

它早在1968年就出现了,和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一样,是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一种,一直和它们轮番上阵,轮流当“大哥”。

一旦感染,症状也是大同小异:高烧、全身酸痛、咳嗽、乏力等。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但这个“甲型H3N2”有个特点:对老年人非常不友好。

研究显示,在以它为主的流行季里,65岁以上老年人的流感相关住院和死亡风险显著升高[6](当然,儿童和年轻人同样会感染)。

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一旦得流感,也更容易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国外研究发现,在过去的6个流感季节中,甲型H3N2导致的住院人数,是甲型H1N1的两倍还要多[7]

所以,流感,真的不能不防!

其实,在一个流感季节里,多种流感病毒会同时流行。

同时,“主流”的流感病毒,也可能发生变化:

● 现在是“甲型H3N2”,后面可能会变成“甲型H1N1”

● 过段时间,可能又变成“乙流”

好在,流感疫苗也没闲着!

每年的流感疫苗,成分也会调整!

好消息是——目前不论是3价流感疫苗还是4价流感疫苗,都同时包含了针对甲型H3N2、甲型H1N1和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的抗原,都可以有效预防流感。

虽然打流感疫苗不能保证你绝对不得流感,但依然是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9]

疫苗就像安全带——不是保证不出事故,而是万一出事时,真的能保命!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禁忌人群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8]

如果家中有暂时无法打流感疫苗的<6月龄婴儿、急性期病人等,建议其他成员及时打疫苗,像“蚕茧”一样间接保护脆弱人群。

由于全程打完流感疫苗后需要至少2周才能产生有效保护,所以有的人刚打完,还没产生保护,就已经得了流感。

但要强调的是:只要没感染,打疫苗就永远不算晚;真的感染了,才是真的“晚了”!

在平时,大家也要做好日常防护,比如少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等。

家中也可以常备抗流感病毒特效药(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退热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止咳祛痰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缓解流感症状[9]

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安度过这个流感季呀!


审核专家:陈会杰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https://www.dh.gov.hk/chs/press/press.html

2.https://cdcp.gd.gov.cn/ywdt/tfggwssj/content/post_4788871.html

3.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kenkou/kekkaku-kansenshou01/houdou_00023.html

4.https://ivdc.chinacdc.cn/cnic/zyzx/lgzb/202510/P020251030361670687397.pdf

5.https://news.cctv.com/2025/10/20/ARTIYVs7LdvYLlOA53Amvu5b251020.shtml

6.Langer J, et al. High Clinical Burden of Influenza Disease in Adults Aged≥65 Years. Adv Ther. 2023;40(4):1601-1627.

7.Jester BJ, Uyeki TM, Jernigan DB. Fifty Years of Influenza A(H3N2) Following the Pandemic of 1968. Am J Public Health. 2020 May;110(5):669-676. doi: 10.2105/AJPH.2019.305557. PMID: 32267748; PMCID: PMC7144439.

8.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