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记说|宋德东:活力西乡,迈向湾区都市新核心

作者 苏国锐;何俊 2025-08-28 16:14

开栏语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关键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立于新起点,为展现深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最新成效,凝聚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联合深圳市委组织部,开设“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书记说”栏目,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走进改革发展一线,专访深圳各街道书记,围绕组织工作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谈思路、晒创新、比干劲,敬请垂注!

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活力街道500强第2名、深圳人口第一大街、坐拥腾讯全球新总部“企鹅岛”、1/3面积纳入“大前海”……这些闪亮的标签,都属于同一个地方: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

翻开地图,西乡的区位优势更是尽收眼底:东连山,西襟海,北承深圳机场,南接城市中心。山河湖海风光无限好,大前海、黄金内湾等重大政策层层加持,已然成为宝安融入湾区发展、建设现代产业高地的核心引擎。

从昔日的传统产业重镇,到今日的湾区都市核心,西乡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节点。“企鹅岛”的启用将如何重塑区域竞争力?重大战略机遇下,西乡怎样担当前海使命?面对近百万居民的多元需求,又如何交出高品质治理答卷?

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专访西乡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德东,揭秘“再造一个新西乡”背后的经济活力、创新活力、消费活力与服务能力。

护航“企鹅岛”

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腾讯全球总部“企鹅岛”所在地,西乡将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和产业竞争力?

宋德东:“企鹅岛”是腾讯规划建设的全球总部基地,计划投资388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相当于114个足球场,配套了员工宿舍、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一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社康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形成“职住平衡”的闭环生态。

目前,“企鹅岛”首开区已陆续入驻,明年春节前将有2万名员工到位。二期预计2028年完工,全部建成后将串联前海、宝安、南山的高科技企业,形成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

我们引进了腾讯系企业1家,佰易兄弟、华制智能等腾讯生态企业17家,带来超15亿元增量。“腾讯效应”已经初步显现,2024年腾讯系企业在宝安营收增长9.13%,带动西乡软信和互联网产业1-7月营收爆发式增长138.6%。

更关键的是,“企鹅岛”全面建成后,随着8万高端人才入驻,将催生高品质消费需求,带动西乡片区消费升级、商圈焕新、服务提质。

服务好“企鹅岛”,就是抓住西乡发展的“引擎”。因此,为保障项目落地,我们连续两年围绕服务保障腾讯、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出台街道“一号文”,并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从三方面确保腾讯总部顺利落户投产。

一是快响应。水、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已保障到位,周边妈湾跨海通道、经二路等道路已具备通车条件。

二是优环境。引入AI保洁清扫机器人、24小时监管泥头车、严查严管乱停车等措施,提升大铲湾片区城市环境秩序,新安六路的迎宾花境成为示范样板。

三是建机制。成立腾讯服务专班,抽调20余名干部提前进驻大铲湾全脱产办公,协助腾讯项目建设,啃下了弃土码头关停等“硬骨头”,同时出台《“一岛一村”片区“三聚焦三提升”工作方案》,针对腾讯入驻的近、中、远期需求,在环境整治、交通保障、品质提升、产业发展、员工服务、安全生产、和谐稳定、空间提质等方面明确具体任务。

融入“大前海”

担当湾区协同先锋

南方日报、南方+:前海“扩区”后,西乡有17.3平方公里被纳入范围,西乡如何主动对接、服务前海,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宋德东:前海“扩区”后,前海的1/7在西乡,西乡的1/3是前海。特别是宝中及大铲湾片区被纳入前海“一心一带双港五区”空间布局,这为西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西乡前海片区产业空间超450万㎡,已有6.2万家商事主体,530家“四上”企业,占街道总量37%。第三产业较为聚集,规上服务业企业141家、占比44.3%,营收规模149.3亿元,占比54.3%,远高于其他行业。

片区汇聚了麦克韦尔、禾晗、海柔、互联星河、天域人力、玉禾田等各行业领军企业,成为西乡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双“15%”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融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跨境电商、航运服务等四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为前海金融科技、跨境电商等产业进行配套的后台研发、数据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跨境金融企业可以将技术研发中心、客服中心布局在西乡,借助西乡相对完善的产业空间和成本优势,实现“前台在前海、后台在西乡”的协同模式。

推动产业跃升

实现“制造+服务”双轮驱动

南方日报、南方+:在宝安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的背景下,西乡作为产业重镇,如何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宋德东:西乡的GDP四年跨越三个百亿,从2020年的435.4亿元冲到2024年的769亿元。社消零规模418亿元,占宝安四分之一,连续六年全区第一。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产业是发展的“骨架”。我们在新质生产力上不断下功夫,支持麦克韦尔、景旺等龙头企业扩能升级,近年来,麦克韦尔从西乡起步逐渐成长为全球电子雾化领军者,古瑞瓦特在光伏震荡期逆势发展,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列,信立泰荣登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押注人工智能,建设灵巧手产业园,和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搞“AI+环卫”,大铲湾的智慧环卫示范区已在试点,未来将推广到全街道;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平台,招引科比特、圣翔、飞览等13家无人机企业,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空间是发展的“容器”。西乡这几年下了不少“盘活低效厂房”的功夫:整治益成、流塘等12个工业区,成功招引易赛通信、西弥斯医疗等企业,带来产值增量超28亿元,园区产出效能实现翻番。前海科兴科学园、朗峻广场等7个楼宇投用,新增85.6万平方米研发办公空间。

我们一直努力在给企业“减负”,建立了产业空间租赁市场“1+1+N”长效治理机制,严查严打水电“乱加价、乱收费”和产业空间“乱分摊、乱改加建、乱分转租”,118个园区的租金、水电价格全“亮牌”公示,为近800家企业省下了近3000万元成本。

招商是发展的“引擎”。我们深化“处级领导+挂点部门+挂点社区+股份公司”五级联动招商模式,打好赴外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组合拳”,并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进园区招商情况。举办各类产业空间对接会12场,向企业推荐76个共328万㎡的优质产业空间,促成42个项目签约,招引敬业恒泰、夏日雷鸣、银河通用等72家优质企业落户,新增产值营收156.7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

培育15万家商事主体的“成长沃土”

南方日报、南方+: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的“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中,西乡两年蝉联500强活力街道全国第二名。西乡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何经验做法?

宋德东:西乡有近15万家商事主体,全区最多;国高企业1250家,全市最多,每平方公里21.3家,是全市平均的1.7倍;落地全省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入驻企业61家。

西乡还有一批“独门”平台。全市首个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公共服务中心、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腾讯云工业互联网总部基地……这些平台正让西乡成为创新“试验田”。

活力的背后,是西乡“把企业当自家人”的服务。我们依托宝安区“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创新构建了“三融合六到位”企业服务走访机制,街道书记、主任包抓区300强工业企业、亿元以上商业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班子成员及部门包干服务其他重点企业,社区兜底亿元以下中小企业,形成“人人服务企业”的氛围。

企业有诉求,接诉即办。累计走访“四上”企业超1.1万家次,受理企业诉求937件,帮252家企业拿到2892万元奖补。今年以来,街道领导走访服务企业1589家次,收集办理诉求125件,办结率100%。

难题搞不定,专事专办。开“面对面”企业诉求协调会机制,帮麦克韦尔、恒运昌等21家重点企业解决厂房装修、加装电梯、临时用地等个性化诉求;走访中小微企业83513家次,收集融资诉求553条,促成融资放贷15亿元,授信4亿元。

我们还建立了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一企一专员”“一园区一园长”沟通对接机制,成功挽留意向外迁企业132家,留住产值超50亿元。

创新基层治理

答好百万人口幸福考题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全市人口最多、城中村最多的街道,西乡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治理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宋德东:西乡常住人口近百万人,城中村90个,是全市管理人口最多、社区构成最复杂、城中村最多的街道。面对“小马拉大车”的治理难题,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激发多元共治活力,让“大街道”有“细服务”。

精耕细耕城中村治理。针对辖区城中村多、楼栋多、出租屋多的实际,探索“社区党委+物管企业+业主+楼栋长”的城中村党建工作模式,让党员楼栋长当“热心肠”,解决邻里纠纷、民生诉求。

在全市率先成立流动党员及新就业群体联合会,给快递员、外卖员搞暖蜂驿站、心理咨询,还带动他们参与社区治理。

我们还以固戍、乐群、流塘、麻布等社区为试点,将城中村党建作为城中村综合整治提升的发力点,固戍社区的经验作为全国党建案例推广。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1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说事评理室、25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说事评理室、N个工业区、物业小区说事评理点的基础上,构建“1+25+N”说事评理体系,近三年累计解决各类群众信访诉求超6.7万件。

智慧治理提升城区面貌。针对地铁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建成坪洲、固戍等4个地铁口非机动车停车场,新增1797个车位,拖离4.8万辆违停车,规范停放车辆25.8万辆次。

对于占道经营、乱摆卖等问题,创新探索“女子劝导队”及“举牌警示+三教而罚”等柔性执法方式,通过“微笑服务”和“温情沟通”消解执法阻力,将“人文温度”融入日常执法工作中,今年以来累计清理乱摆卖1.22万宗,投诉量同比下降37%;运用“AI+市容”智慧治理,案件处理时效缩短至35分钟,人力成本降低50%。

90个城中村、1500条背街小巷整治后,惠及超过10万人,实现城区面貌“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我们坚信,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西乡必将以更高品质的城区环境,书写“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篇章。策划:甘雪明 杨磊

统筹:崔洁 崔璨

撰文:苏国锐

摄影:何俊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