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转型股东!深圳村办创投募资“双响炮”,12村抱团齐闯硬科技赛道

作者 李荣华 2025-08-26 17:00

2025年8月25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前夕,位于龙岗区的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下称“南岭村股份”)控股的私募股权机构南岭基金与两只集体经济创投基金——坂田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龙岗龙兴创业投资基金的完成意向合作协议签约。

在一级市场普遍募资难的背景下,南岭基金积极开拓新的募资领域,距离其完成首次向其他村集体募资已经迈出一大步。此次两只基金意向出资总规模达3亿元,共有12家龙岗区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参与出资,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前沿硬科技领域,存续期限10年,响应党和政府正在大力倡导的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的号召。

在龙岗区最近创新推出的“容错机制”支持下,从2017年创办国内首个村办创投机构,到如今推动多村“抱团”投科技,改革村南岭村正以“基金+产业”模式,破解集体经济“重租赁、轻创新”困境,为全国农村转型提供“深圳样本”。

南岭创投大厦

南岭创投大厦

双基金签约落地,龙岗区12村集体抱团投硬科技

8月25日,两场签约仪式在南岭村南岭创投大厦举行。龙岗区集体资产管理局、龙岗区坂田街道办、南湾街道办、龙岗金控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12家出资村代表齐聚。

其中,坂田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是深圳全市首支街道级人工智能基金,由坂田实业集团(基金最大投资方)联合岗头股份、禾坪岗股份、风门坳等4家坂田村集体出资,总规模1亿元,坂田实业集团董事长张东海称,这是其公司“突破传统租赁模式的首创尝试”。

坂田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坂田人工智能创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龙岗龙兴创业投资基金由龙兴创投(南联村、南约村、龙岗村、同乐村、龙东村等出资成立)牵头,意向出资占比50%,联合龙岗金控(30%)、南岭村股份(10%)、樟树布村(5%)、上李朗村(5%)等出资,总规模2亿元。

龙岗龙兴创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龙岗龙兴创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

两只基金将由南岭村股份合作公司控股的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南岭村股份党委书记张育彪是核心推动者。

“从3月提出构想到签订投资意向,只用了5个月,”张育彪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希望基金未来可以优先引入项目落地龙岗,“让企业在坂田、南湾的产业园扎根,从研发做到规模化生产”。

“当前,集体公司发展到现阶段,受政策资源、地产行业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已面临发展瓶颈,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南岭村始终走在前列,在集体资产管理与长远布局上,既展现了创新思维,更体现了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有人提到‘运气’,但这并非偶然,而是南岭村团队具备创业意识、干部高效执行的结果。”参会的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协会会长李伟文提到,此次募资打破“单村作战”模式,12家出资方覆盖龙岗南湾、坂田等多个街道,“是跨街道集体经济联动的首次尝试”。

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协会会长李伟文

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协会会长李伟文

“试水”成“标杆”,南岭基金多个项目潜在回报超20倍

南岭基金的创投探索已有近十年。

彼时,南岭村以集体资金入股国有创投机构,试水投资百迈技术等项目。2017年,广东省首个村集体控股创投机构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突破“村集体资金仅能用于物业租赁”的传统限制,获得政府特批“项目退出免挂牌”政策支持。2018年,广东首个村集体母基金“南岭母基金”成立,同年投资AI增强夜视公司深知未来——这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深知未来创始人张齐宁回忆,2018年公司仅几人、20平方米办公室,“当时创业做极低光成像技术,很多投资人不敢碰”,但南岭基金投了700万元天使轮,估值5000万元。如今,该公司技术已用于军民用领域,并与吉利、广汽等车企合作L3级自动驾驶,办公场地扩至2000平方米,估值达10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报超20倍。

张齐宁在签约现场给村民介绍AI发展前景

张齐宁在签约现场给村民介绍AI发展前景

截至2025年8月,南岭基金累计投资13个项目,63%位于深圳,2/3为早期项目。其中,首个上市项目是海创药业2022年;虹信生物天使轮获投后,最近两个月估值从3亿元升至7.8亿元,IDG、高瓴等国际资本争相投资;欢创科技从“零收入研发期”投起,如今年销售额6亿元,领跑扫地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

对比国内同类村集体投资,南岭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化团队+耐心资本”。南岭基金合伙人侯雪峰介绍,团队仅数人,均为非村民背景的市场专业投资人,建立“独立尽调、严控风险”机制,“不盲目采信大机构报告,甚至避免与项目方吃饭,靠技术判断而非人情决策”。

张育彪透露,基金成立初期曾遭村民质疑“拿集体钱冒险”,但两次关键出资投票中,超九成股东代表投赞成票,“现在看到深知未来、欢创科技的成长,大家对创投的信心越来越足”。

 “房东”变“股东”,基金坚持“投早、投准、投硬科技”

此次双基金募资意义重大,被业内视为村集体经济转型的“标志性事件”——这是南岭基金首次向其他村集体募资,且出资方均为龙岗村集体,打破“仅靠南岭村单村资金”的局限,同时资金将聚焦AI、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前沿赛道,推动集体经济从“种房子”(物业租赁)向“种科技”(股权投资)跨越。

从转型价值看,一方面,龙岗区村集体手握大量闲置资金,深圳市国资委2021年数据显示,深圳近1000家村集体公司银行存款超800亿元,“以前只能存银行或收租,现在能投科技赚长期收益”,南湾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称;另一方面,村民身份有望从“房东”转向“股东”,投资项目若上市,股民分红有望提升。

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挑战同样存在。首先是“风险承受能力”问题,尽管已有多个高回报案例,但硬科技投资周期长,张育彪认为一般要12到14年,若后续项目亏损,可能引发村民质疑;其次是“人才短板”,龙兴创投董事长肖伟青坦言,多数村集体“缺资本运作人才”;最后是“项目退出压力”,目前仅海创药业实现IPO,其余项目仍需时间验证,“若牛市退潮,一级市场估值回落,退出难度会增加”,一位私募股权投资界人士分析。

对于未来,张育彪表示南岭基金将坚持转型发展理念,坚持“投早、投准、投硬科技”,“争取3-5年培育出百亿市值企业”,但也强调“不奢求短期回报,要做时间的朋友”。

“我们既要做房东,更要做高潜力企业的股东——房东靠物业不稳定,股东靠产业谋长远,这才是集体经济转型的关键。”张育彪在签约仪式上表示。

张育彪

张育彪

龙岗区新推“容错机制”破解股份公司“不敢投”困局

南岭基金的发展,离不开龙岗区的支持。

就在2025年7月,龙岗区政府印发《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深圳市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该区实际情况制定的,进一步细化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要求,对于加强该区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监管,确保股份合作公司集体资产安全,保障股份合作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中,《办法》第二十三条,被称为“容错免责条款”。具体内容为:股份合作公司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及改革创新相关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免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一)方案制定和实施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二)个人和所在单位没有牟取私利;(三)未与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恶意串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容错免责条款”被视为此次龙岗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关键性机制突破,并且龙岗区在落实过程中还将股份合作公司及相关投资分类分级,提高监管服务效率。

深圳市龙岗区财政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区集体资产管理局)集体资产监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村集体投资“不敢投、不愿投、不会投”,核心是“怕追责”,“投资亏损可能被股民问责”。区集体资产管理局在配套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将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门槛从100万元提至达到公司大额资金使用标准(即上年度营收20%或400万元),对于未达到大额资金使用标准以及投资金额达到大额资金使用标准且未达到上一年存款总额三分之一的低风险投资项目,以及经股东(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投资方案或计划中授权董事会或经营班子会议实施的中风险投资项目,可由董事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授权机构审议决定。

同时,《办法》构建“多维监管体系”:事前引导股份公司完善内控制度,事中议事规则规范清晰决策,事后通过系统大数据动态监测。这一制度既“松绑”又“设防”,“让村集体敢投,也能保障资产安全”。

“龙岗区在集体经济领域,一直致力于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环境。过去,我们农村创投项目数量很少、推进较慢,部分原因在于决策机制不完善、容错机制缺乏保障,导致大家较为保守;而这份即将出台的文件,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固定性问题及分公司相关诉求,为后续投资提供关键保障。”龙岗区股份合作公司协会会长李伟文表示。

集体经济并非只能依赖土地,也可以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找到新定位、扮演新角色。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龙岗区的制度创新将有利于南岭村等改革村更坚决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撰文:南方+记者 李荣华

摄影:南方+记者 李荣华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