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澄海区凤翔街道,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纵横延伸,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清澈稳定的自来水流入千家万户,见证着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民生升级……
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社区环境绿意盎然,这些可感可及的变化,正是澄海区以金融活水精准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写照。
自“百千万工程”启动以来,澄海金融监管支局积极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将资源精准投向城乡融合、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一系列务实举措,正转化为推动澄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金融动能。
强基固本,城乡筋骨更壮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是城乡发展的根基。澄海金融机构聚焦于此,靶向发力。农发行澄海支行投放12.17亿元贷款支持凤翔街道农村路网升级,有效提升区域交通效率;投放1.34亿元贷款用于社区饮用水安全改造和农村通水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与澄海区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承诺未来三年提供不低于5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专项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城乡空间优化奠定坚实资金基础。
在生态建设方面,金融力量同样活跃。澄海金融监管支局组织力量参与凤翔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和植树活动,助力“绿美澄海”建设。同时,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澄海农商行成功落地粤东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盘活企业碳资产。截至2025年7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已达2.26亿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产业跃升,特色与新兴齐进
产业兴旺是城乡发展的关键引擎。澄海金融机构多措并举,激发产业活力。
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显著。通过建立融资协调机制和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截至2025年8月21日,辖区银行机构已累计向4629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93.44亿元。13家银行机构联合区工商联提供超200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支持会员企业发展。
聚焦特色产业精准发力。为擦亮“中国玩具礼品之都”名片,澄海农商行设立“玩具融资服务中心”,提供专项融资支持,目前辖区玩具产业贷款余额78.11亿元,同比增长14.89%。围绕“世界鹅王之乡”狮头鹅产业,金融机构强化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产业贷款余额1.76亿元,同比增长5.99%,相关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1.52亿元。
助推新兴动能加速成长。高技术产业贷款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29.82%和39.91%,为精密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注入新动力。响应“海洋牧场”建设部署,澄海农商行对渔民开展预授信,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授信金额约1.31亿元。
澄海农商行驻村金融特派员到狮头鹅养殖场开展贷后管理并宣讲金融政策。 受访者 供图
澄海农商行驻村金融特派员到狮头鹅养殖场开展贷后管理并宣讲金融政策。 受访者 供图
服务下沉,活水润泽乡村
让金融服务直达基层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信用体系建设多点开花。邮储银行澄海支行建成184个信用村,评定6195户信用户,实现7269万元授信落地。澄海农商行完成124个行政村“整村授信”,相关贷款余额10.06亿元。建行澄海支行推出线上产品“裕农快贷(农户版)”,为328户农户建档授信,贷款余额9345万元。
服务网络构建纵深推进。澄海农商行向各行政村派驻218名金融特派员,并投放234台政务服务自助机,方便群众办事。邮储银行设立54个助农取款点,年均交易额约200万元,有效解决偏远乡村取现难题。农行布局11个“惠农通”服务点。金融机构结对帮扶工作扎实开展,为相关街道(镇)市场主体发放贷款余额9.04亿元。
普惠民生,筑牢安全之网
金融保障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
信贷纾困精准有效。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5.54亿元,同比增长16.7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2.04亿元,同比增长25.77%。邮储银行澄海支行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2万元,支持个体户和小微企业主。农发行加大储备粮贷款投放,余额1.44亿元,助力粮食安全。“政银保”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超11亿元,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保险保障多维拓展。中国人寿澄海支公司大病保险覆盖75万澄海居民,“银龄安康”行动为18.13万老年人提供风险保障415.3亿元,学平险服务保障2.86万名学生。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覆盖狮头鹅、水稻等多品类,提供风险保障2.57亿元,赔付支出1013.89万元,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中国人寿澄海支公司工作人员到澄海区隆都镇为村民开展防返贫险理赔。 受访者 供图
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