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里来了个“羊”女婿|吾心吾乡⑥
清远连山的山里,晨雾还没散尽,养殖场负责人尚帅已经踩着露水进了羊圈。他弯腰抱起一只羊羔,查看羊耳上的电子耳标,“这只羊之前感冒了,要再观察观察。”他轻声说着,把羊羔放进小羊栏,指腹摩挲着羊背上细软的绒毛,动作熟稔得像在照顾自家孩子。
这是他和团队扎在大山里的第四个夏天,此前,学习艺术设计的他做过家装等不同行业,“搞灯饰、卖装饰画,什么都做,后来还接触了电商。”2022年开始,他在连山开始转行,从事了一个此前从没想过的行业——养黑山羊。从此,这个河南小伙开始在连山扎根、生长,把事业做大。
从都市到山野:一场双向奔赴的创业
2020年初,尚帅跟着电商团队来连山帮农户卖农特产品,车在盘山路上绕了几个小时,他望着车窗外连绵的青山,突然觉得心里敞亮起来。
“我的家乡在河南商丘,从小都是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独特的感情。”尚帅坐在牧场的一块石头上,手里转着根草茎说。那时他发现,当地农户养的黑山羊品质极好,却没有形成规模,而珠三角的生鲜市场对黑山羊肉供不应求。
结合连山的黑山羊养殖基础与农产品电商销售的经验,尚帅与创业伙伴敏锐地发现:这条创业“赛道”没有这么拥挤,进而决定在连山从事黑山羊养殖。一开始作为新手,他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从头学,如今,在母校华南农业大学的支持下,团队已经养了2000多只黑山羊,尚帅也已成为黑山羊养殖的“半个专家”。
每天需要赶它们出去散步、提着饲料给他们加餐、到时到点拿着喇叭播放音乐喊羊群回来吃饭、时不时观察它们的生长数据,这就是养羊的日常。
尚帅坦承,来到连山是机缘巧合,“与其在红海赛道中继续内卷,不如选择优势产业进行深耕”。
在来到连山两年多后,他与合伙人发现,连山具有生态优势、当地素有黑山羊养殖传统、距离珠三角地区市场2个多小时车程,关键一点是,当地营商环境好,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包容性和高支持度,很适合创业,而养羊则是一条好赛道,市场前景广阔。
科技养羊:给羊戴电子身份证
每天,黑山羊们都会出去采食遛弯,在连山大自然环境中放养,每一只黑山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属于它们身份的“耳标”。
这个“耳标”内有电子芯片,可以将每只羊的出生信息、体重、体尺等相关数据上传平台,该大数据平台能够实现精确地掌握每一只山羊的生长状况与历史数据,这是尚帅他们团队与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套黑山羊数字化测定系统,可以实现精准饲喂、环境监测和安全预警,为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让羊长得更好,他们还在饲料上花了心思。农作物秸秆和五谷杂粮按比例打碎,加上山泉水搅拌,连羊都吃上了“定制营养餐”。尚帅蹲在料槽边,看着羊群吃得欢,“一定要天然的东西,才能长得好”。
最让他得意的是连努黑山羊。他们团队把努比亚黑山羊和本地山羊杂交选育,前者长得快,后者肉质鲜,杂交后的新品种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没有膻味。在去年广州农展会上,他们现场煮的羊肉汤需要排队品尝,有个老太太端着碗说:“这味儿,和我小时候在乡下吃的一样。”
现在,他们还会育种给农户,教农户养殖,那些老乡常来羊场学习,看他们怎么给羊做“体检”,怎么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团队培育的连努黑山羊,既有努比亚羊长得快的优点,又有本地羊的鲜香味,很受市场青睐。
山窝里的日子:寂寞里长出的踏实
羊场的宣传栏挂着尚帅团队设计的logo,旁边写着帅羊羊。他手机里存着连山黑山羊的表情包,开会时发一个领头羊的动态表情,总能把大家逗笑。
但更多时候,山里是安静的。除了羊群的咩咩声,就是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
这份安静里,藏着他没料到的缘分,他在工作中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一位连山的瑶族姑娘,他们年底准备结婚。父母来羊场时,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才找到连山,唠叨这里“比老家的农村还偏远”,“他们知道我喜欢现在从事的行业,就支持我了。”
“在这里工作就是娱乐比较少,我日常就是在羊场泡着,或者出差跑业务。”尚帅说,前两年过年,自己也是在羊场独自度过。
创业维艰,好在团队的努力下有了相应的回报,也打响了连山黑山羊的知名度。有次尚帅出去参加培训,有人听了他的经历时,马上说“原来你就是连山养殖黑山羊的啊。”这让他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
暮色漫上山坡时,羊群正往圈里走。尚帅站在山坡上数着数,手机响了,是女朋友发来的消息,问他晚上回不回县城吃晚饭。他笑着回了个“马上回”,然后转身往山下走,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和这片山渐渐融在了一起。
文字/脚本:南方+记者 王越莹
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卢晓科
统筹:胡念飞 王海军
部分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