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体育女子五人制篮球赛将在汕头鸣哨开赛。这是汕头历史上头一回成为全运会赛区承办城市。
7月10日,汕头赛区执委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全运会,汕头准备好了!”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全运会今年首度花落汕头。当倒计时指向最后48小时,这座城市以焕新的场馆、通达的路网和扑面而来的赛事氛围,静待八方来客。
赛事倒计时,场馆亮家底
走进焕然一新的潮汕体育馆,智慧终端与升级后的体育工艺相得益彰,这座满载汕头体育记忆的场馆已全面升级就绪,静待7月15日女子五人制篮球赛的开赛哨声;
同在市区严阵以待的正大体育馆也已完成信息化改造,两座场馆将共同迎来全国20支队伍的314名教练员、运动员挥汗角逐;
进入9月,新建的汕头体育中心体育馆将接过“接力棒”,迎接竞技体育女子手球项目的精彩对决。而到11月,南澳县青澳湾的碧海银沙将成为冲浪健儿的天然赛场,其承办全运会赛事的基础条件已然具备,临时设施方案全面敲定,即将动工。
目前三座赛事场馆均已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与体育工艺改造,万事俱备。既为运动员提供一流竞赛训练条件,也让观众获得优质观赛体验。
同时,为确保赛事期间交通畅通,交警部门将在7月15日至20日对潮汕体育馆周边的博爱路、正大体育馆周边区间路等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力保赛事安全顺畅。
城市焕新颜,全运氛围浓
漫步汕头街头,绿意葱茏。“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标语在各大高铁站、大型商超、轮渡客运点分外醒目,冲击力十足。
这仅仅是汕头点燃全运热情、激发全民参与的一个缩影。
汕头深知,办赛不只是场馆里的较量,更是全城共襄的盛举。为此,城市侧服务全运盛会的“五大行动”全面铺开:楼宇立面整治焕发城市新颜,绿美环境打造铺就生态底色。 城市主干道、高铁站、商业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十五运的户外公益宣传抬眼即是,将全城的体育热情彻底点燃。
这氛围,抬眼可见、驻足可观、处处可感。
近年来,汕头聚焦群众体育健身需求,推动东海岸体育公园、星湖体育公园等一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投入使用,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到2.91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建强,全民健身氛围愈发浓厚。
赛事尚未鸣锣,民间的体育激情已率先沸腾。以全运为名,汕头各地的篮球“村BA”、社区足球赛、小区业主篮球赛等主题活动接连上演,草根球员挥汗如雨,啦啦队呐喊震天,让全民健身的热潮席卷大街小巷。
不仅如此,在倒计时200天等重要节点,汕头还组织亮灯庆祝活动,营造沉浸式氛围。这种全域“预热”,不仅为赛事造势,更亮出了汕头作为承办城市的自信与底气。
交通大动脉,湾区新枢纽
一场大型赛事的顺利举办,绝非一日之功,贵在厚积薄发。在场馆更新、氛围营造之外,汕头的硬功夫同样可圈可点。
交通方面,2023年底汕汕高铁开通,汕头正式跻身大湾区“1.5小时生活圈”;去年9月,新建的汕头站作为粤东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高铁枢纽开门迎客。集高铁、普铁、城铁、城轨等于一体的设计,让它成为串联粤港澳大湾区与华东沿海的“黄金纽带”。
交通能级的跃升带来实打实的客流增长。数据显示,汕汕高铁开通一年累计到发旅客约456万人次;2024年汕头站到发旅客量达96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8.3%。
与此同时,今年4月,汕头市中心城区海滨路东延(一期)建成试通车。它与南滨路、海湾大桥、礐石大桥联手,形成一条长达27.5公里的内海湾滨海走廊,宛如一条“黄金中轴”,串联起汕头老城区、珠港新城和东海岸新城。
对于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观赛游客而言,“早上出发、中午抵汕、下午看比赛”已成现实。出高铁站后,便可一路沿着这条内海湾滨海走廊自西向东前往潮汕体育馆,途经小公园片区、潮人码头、人民广场、石炮台公园、时代广场片区、华侨公园等重要城市地标,一路尽览汕头的历史韵味与现代活力。
条件足、接得住、办得好——从赛事场馆到城市路网,全运会的考验即将开始,而汕头的答案,早已清晰可见。
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