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实中邓剑鹏:双笔绘梦,从画室角落到广大校园

作者 唐锦洪 2025-07-25 06:32

在肇庆市实验中学(简称“肇庆实中”)的画室,邓剑鹏握着画笔的手总带着股倔强。2025年美术模拟考,他的素描成绩一度在及格线边缘徘徊,色彩调子也显得灰暗。面对一次次不如意的分数,这个倔强的少年没有放弃,而是将广州大学的校徽贴在了画板上,时刻提醒自己目标所在。白天,他跟随老师精研造型、调和色彩;夜晚,则在画室角落的书桌前刷题、背诗。六个月后,他的专业成绩从下游逆袭至中上,文化课也从及格线跃升至录取线之上,最终成功叩开了广州大学的大门。

双笔并舞:专业与文化的时间争夺战

“画笔与钢笔,缺一不可。”肇庆市实验中学美术备课组长陈和松老师的一句话,成了邓剑鹏的座右铭。针对他的薄弱环节,学校为他量身定制了“5:5平衡方案”:一半时间扎根画室,从最基础的几何体素描补起;另一半时间则全力攻坚文化课。

画室里,老师拿着范画手把手指导他修正线条,用手机拍下他的作品与范本对比,逐层分析明暗关系。文化课上,老师们将高频考点浓缩成“口袋手册”,让他在画室间隙记单词、背公式。遇到疑难知识点,老师甚至会牺牲午休时间为他单独讲解。

“创作弹性时”是学校为艺术生设计的特殊制度——允许状态好的学生多画两小时,作业也可分批次提交。这种灵活的安排减轻了邓剑鹏的压力,让他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学习和创作。“画布上多一分较真,试卷上就多一分底气。”他把老师的这句话郑重地写在了画夹封面。

破茧成蝶:瓶颈期的自我突破

模拟考接连失利时,邓剑鹏曾沮丧地将画具摔在地上,甚至萌生退意。但画室墙上张贴的往届学长逆袭故事,让他重新捡起了画笔。

备考的日子里,他每天提早半小时到画室,迎着晨光练习速写;午休时,当同学们小憩,他则在画板旁默写古诗文;晚上画室熄灯后,他仍借着走廊灯光钻研数学题。他的画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既有老师指点的明暗交界线,也有自己记录的文化课易错点;课本的空白处则挤满了随手速写的小图,既练了手,也加深了记忆。

班里几位情况相似的美术生常聚在一起,比画技进步,赛错题减少,互相指点透视问题,交流外语语法心得。“瓶颈就像画错的线条,擦掉重画,总能画得更准。”邓剑鹏这样总结自己的感悟。

精准托举:艺术生的成长密码

邓剑鹏的逆袭,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肇庆市实验中学艺术生培养模式的生动写照。学校为每位艺术生建立个性化档案,动态调整学习方案;教师团队则通过“一对一”辅导和弹性制度,为学生提供精准支持。

“艺术生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陈和松老师说,“我们愿意陪他们从最基础的线条练起,因为他们值得被看见。”如今,肇庆实中的美术生本科双上线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83%以上,越来越多的“邓剑鹏”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撰文:唐锦洪

编辑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