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乐昌“00后”青年捐献造血干细胞 传递生命希望

作者 范永敬 2025-07-24 07:30

盛夏之际,乐昌市“00后”青年沈萌浩在百忙之中完成了一项善举:成功捐献21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成为全国第20626例、全省第2397例、韶关第66例、乐昌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场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将为北京一名6岁女童带去生的希望,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平凡人的善举化作照亮他人生命的明灯。

受访者 供图

缘起:朋友圈引发的爱心行动

2022年暑假,就读于广州商学院大二的沈萌浩,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则求助信息:一位老师的亲人病重,急需O型血血小板。看到消息,他虽不确定自己血型,但未多犹豫,当即从乐昌前往韶关市中心血站。到达后,工作人员为他进行献血前健康检测。等待结果时,小沈既紧张又期待。最终检测确认,他是O型血且血小板计数符合捐献标准。

捐献血小板过程中,韶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向他介绍了中华骨髓库,并询问其是否愿意加入。此前沈萌浩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有限,只知能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具体流程并不清楚。经血站工作人员耐心讲解,他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外周血采集,类似普通献血,并非传统的“骨髓穿刺”。捐献前3 - 4天需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再经机器分离采集,全过程通常2 - 4小时。由于匹配成功率极低,全国平均每10万人中仅一人能获配成功,一旦成功,就能挽救生命。了解这些后,沈萌浩毫不犹豫签署同意书,加入中华骨髓库。

配型:从幸运到责任的转变

2025年6月,沈萌浩接到韶关市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且是目前唯一匹配者。他坦言:“真没想到,三年后会接到配型成功通知。”沈萌浩查阅大量资料,并咨询血液科医生,了解到现代造血干细胞捐献技术成熟,外周血采集方式安全,副作用轻微,如可能短期疲劳、骨骼酸痛,且因造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采集后1 - 2周身体就能恢复,更重要的是能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给予一个家庭希望。此时,沈萌浩没有丝毫迟疑,思考的是如何安排工作及与家人沟通。他深知,此次配型成功不仅是机缘巧合,更是生命赋予的使命。征得家人和女友同意后,他毅然决定:捐!

捐献:四小时的生命接力

接到捐献通知后,沈萌浩所在公司迅速协调工作,全力支持,让他毫无后顾之忧。从接到电话到高分辨配型确认、体检合格,再到正式入院,整个过程不到一个月。他深知时间紧迫,分秒必争。等待期间,沈萌浩保持健康作息,避免熬夜、饮酒,以维持最佳身体状态。注射动员剂时,身体出现腰酸、乏力等轻微反应,但都在可承受范围,医护人员也密切监测其状况。

2025年7月22日,沈萌浩在广州定点采集医院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他心情平静且感慨。平静于自己在做正确之事,感慨这袋214毫升的混悬液将送往另一个城市,注入6岁女孩体内,挽救濒危生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沈萌浩用行动诠释了这句朴实而深刻的话语。他证明,超级英雄无需披风,一份付出、一份勇气,就能改写他人命运;善良无需惊天动地,一次勇敢决定就已足够。沈萌浩希望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参与这场温暖伟大的生命接力,让更多生命被爱照亮。因为每一份善意,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光。

南方+记者 范永敬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叶剑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