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用童谣来活化非遗,用歌唱来演绎非遗,是非遗传承的新方式。
由黄志文、罗顺飘作词、罗顺飘、刘春美作曲的粤语童谣《阿爷教我做狮鼓》,通过爷孙互动传承的温情叙事,让百年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机。
2025年岭南童谣传唱征集活动“湾区童谣之星”第七期,采访了《阿爷教我做狮鼓》词曲作者之一罗顺飘,听他讲述非遗狮鼓如何与童谣产生共鸣的旋律,触发人的心弦。
非遗入童谣 探索传承新方式
粤语童谣《阿爷教我做狮鼓》以爷孙传承狮鼓制作技艺为叙事主线,紧密围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声狮鼓制作技艺”的文化背景创作,发起者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开平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开平市文化馆馆长罗顺飘,歌词以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鲁迅文学艺术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黄志文为主要创作者,作曲由罗顺飘以及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江门市优秀青年音乐家奖获得者刘春美共同完成。
作为非遗保护工作者,罗顺飘表示,现在许多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困境,老中青少梯队跟不上,甚至出现断层或后继无人导致项目濒危状况,"我们希望通过童谣这种亲切的形式唤起社会关注。"最终他与黄志文商定,选择了“金声狮鼓制作技艺”作为童谣题材。
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已流传百年,2009年入选广东省非遗名录。金声狮鼓以音色洪亮、工艺精湛著称,远销海外华人社区。《阿爷教我做狮鼓》的传唱,为这项百年技艺的传承开辟了新途径。
粤语来传唱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题材选定后,主创团队又在歌词的语言上展开了讨论。罗顺飘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环境的变化,近些年来,广东地方方言和粤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无形中被边缘化。"江门是广府文化区,用粤语创作既能体现地域特色,也能助力方言保护。”最终他们选定了粤语作为歌词语言。
在创作中,注重趣味性和口语化的用词,同时又抓住少年儿童好玩、好奇、好学,喜欢被夸赞的年龄特性,例如:“乜都晓”“骑骑笑”,“黄红黑绿系刘关张赵”,狮头色彩隐喻历史人物和其精神气质,“夸我学嘢系块好料”等等。歌词中应用了大量的动词,展现出制作的过程和学习的乐趣,衬托出生动的传承画面,使得整首歌曲童真童趣又充满温馨和真挚。
歌曲在传唱中受到了少年儿童以及家长的喜爱,既了解到金声狮鼓的相关技艺和知识,又较好地掌握了粤语,也使其更加关注、热爱和自觉宣传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阿爷教我做狮鼓
作词:黄志文、罗顺飘
作曲:罗顺飘、刘春美
演唱:罗以蓝、刘承骏、叶思妍、梁可芮、叶嘉仪
选送地区:江门市
推荐单位:江门市文明办
【歌词】
刨榕木,箍鼓腰,
阿爷做鼓乜都晓。
崩紧牛皮钉星斗,
鼓槌擂起响云霄。
劈青竹,扎狮头,
新扎狮子对月摇。
黄红黑绿系刘关张赵,
细路睇到骑骑笑,骑骑笑。
阿爷话收我做学徒,
仲夸我学嘢系块好料。
佢话百年狮鼓系瑰宝,
薪火相传出新潮。
刨榕木,箍鼓腰。
劈青竹,扎狮头。
刨榕木,(刨榕木)
箍鼓腰。(箍鼓腰)
劈青竹,(劈青竹)
扎狮头。(扎狮头)
扎狮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