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巨轮高速运转,转来无限机遇。7月2日,在“港车北上”实施两周年之际,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公布了社会期待已久的“粤车南下”计划:预计在今年11月,符合条件的广东私家车可被允许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前往香港。
从“自驾去广东”到“自驾去香港”,时空距离的缩短、生活半径的拓展让两地居民在日常往来中更快融入彼此,为大湾区的“双向奔赴”进一步提速。这种互惠安排的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正如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所形容,这片区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展现出交通网络纵横交错、通向四海繁荣的美好图景。
“粤车南下”与“港车北上”
自2023年7月“港车北上”推出以来,驾车前往广东已经成为深受香港市民欢迎的出行方式。从“北上”吃喝到“北上”买菜、看病……各种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每逢周末,港珠澳大桥口岸总能看到如过江之鲫的车流,节假日口岸甚至会出现排队的景象。
常常开车前往珠海、中山探亲的林先生说,“港车北上”的政策拉近了他们与内地亲人的距离。“以前去内地要过关、换乘,大家觉得见个面是非常正式、繁琐的事情。现在周末‘一脚油门’就到我小姨妈中山家楼下。”林先生说。
上周,林先生带姐姐到中山的医院看皮肤科,“小姨妈推荐了中山的一家医院,体验下来感觉不错”。林先生的姐姐正准备近期再到中山复诊。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1日上午9时,完成“港车北上”边检备案车辆已超过10.9万辆、备案司机超12.9万人。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五辆香港私家车就有一辆参与了“港车北上”。
港珠澳大桥的使用量屡创新高。今年截至7月1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车北上”数量达102万辆次,同比增长48%,较去年更早实现了破百万辆次。
“我们一直与广东省政府合作,从不同方面优化‘港车北上’计划,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预约安排等,希望可以让香港市民有更好体验。”陈美宝表示,“粤车南下”与“港车北上”是互惠安排,符合资格的广东单牌私家车可通过创新简便的途径,申请使用港珠澳大桥赴港,便利两地市民互访。
“粤车”可直入香港市区
不同于早期公布的分阶段方案(第一阶段粤车先停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大型自动化停车场,第二阶段再全面开放粤车自驾进入香港市区),7月2日特区政府公布了口岸停车、开车入市区“双线同行”的方案。
其中,香港机场管理局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自动化停车场依然是“粤车南下”的一部分,提供入境前的“泊车转机”安排。停车场有1800个泊位,并已构建预约系统。届时,广东居民可在此停车后,经香港国际机场搭乘飞机前往世界各地,或入境后转乘公共交通进入香港市区。
备受关注的“粤车”直入市区,前期则会按每日100个预约名额的方式小规模试行。“我们会密切监测运作情况,考虑口岸和附近道路交通、驾驶人员的适应情况、社会反应等,以稳健可控方式推进。”陈美宝表示,会以“小步快走”方法先累积实施经验,再增加名额。
在特区政府公布的计划中,“粤车南下”也会广泛参考“港车北上”的经验,例如入境香港市区的车辆必须遵循香港法例,“南下”香港的广东司机必须持有内地驾驶证,再通过香港运输署换取或者套用一个香港的驾驶牌照。
“如果可以开车经港珠澳大桥去香港,交通时间将大大缩短,也会更加便利。”珠海一家民宿主理人谭女士说,香港的文化活动、购物体验非常丰富,相信“粤车南下”将是非常好的体验。但她也关注香港停车位置是否充足、收费标准会否太高等问题,“希望有更多优惠政策”。
陈美宝表示,粤、港两地政府会继续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粤车南下”的实施安排,包括管理办法、系统对接、工程建设、便利措施、口岸通关、监管措施、保险安排、宣传工作及全流程演练等,以期做到有序推展、用家(即驾驶员)欢迎、市民安心、社会受惠。
香港酒店业界“整装待发”
在陈美宝看来,“粤车南下”将开启内地居民“南下”旅游新模式。特区政府欢迎“南下”旅客,期待旅游、商业、会展、娱乐、专业服务、购物、餐饮等行业受惠。
7月2日相关计划公布后,香港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各界纷纷积极响应。香港酒店业主联会执行总干事徐英伟表示,“粤车南下”政策有利于吸引高停留时长、高人均消费、高体验需求等“三高”旅客,香港酒店业界已“整装待发”,将与特区政府密切协作完善各区配套,全力提升旅客体验。
“我们的非本地访客不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粤车南下’实施后,会给他们带来更便捷的游玩途径。”香港海洋公园公司董事局主席庞建贻表示,园区除了设有停车设施供自驾游旅客使用,也将与特区政府及业界携手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巩固香港作为世界级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
香港立法会功能界别(旅游界)议员姚柏良认为,“粤车南下”政策的实施将对香港经济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也会促成一些旅游观光新业态的诞生。姚柏良希望,香港旅游业界能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产品套餐,为“南下”的客人提供更好的安排和体验。
“例如大家比较关注的停车问题,不仅旅游点、景区要做好规划配套,酒店也可以提供一些‘住宿+停车’的整体套餐。”姚柏良说,做好“南下”车辆的停车引导和配套,也能消除本地市民的顾虑。
根据特区政府设置的时间表,“粤车南下”预计将在今年11月实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也将在11月9日开幕。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其中香港将承办男子篮球22岁以下组、场地自行车、击剑、高尔夫球、男子手球、7人制橄榄球、铁人三项、沙滩排球等8个竞体项目,以及群众赛事活动的保龄球项目。
“因此‘粤车南下’这一新制度的实施,将为广东居民前来香港观赛提供新的便利,有助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的交流,促进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姚柏良说。
湾区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特区政府表示,“粤车南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通过研究制定港澳与内地车辆通行政策,促进香港与内地人员和车辆往来便利化和交通物流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政策公布的过程中,陈美宝提到了特区政府“小步快走”策略——“小步”是指以稳健、可控的方式推进,用小规模试点积累实施经验;“快走”则体现了特区政府对政策本身的实施以及进一步推动大湾区互联互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回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这六年来,越来越多的鲜活案例反映出,大湾区合作发展深入广泛,互联互通成效显著:
——交通往来更加快捷。“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相继实施,两地单牌私家车可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广东;“经珠港飞”实施后,内地旅客可经港珠澳大桥直达香港机场,无需办理香港出入境手续;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建成通车,大湾区跨江跨海通道已达到6条……
——规则衔接不断加快。港澳律师大湾区执业试点启动,让香港、澳门律师可以通过考试到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港澳药械通”施行,打通港澳使用的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广州向港澳居民开放41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民生融合持续推进。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建立在线数字身份互认体系,实现证件办理、通关等跨境服务线上化;深圳、横琴“一签多行”及珠海“一周一行”等政策落地实施,居民出行互访更加便捷;2024年,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次约70万……
——金融服务创新拓展。“跨境理财通”实现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的双向互通;“跨境支付通”便利两地经贸活动和人员往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过去几周,姚柏良几乎每个周末都跑一趟广东,或到中山考察旅游路线,或到老家广州市增城区推广荔枝。7月2日,姚柏良联系了增城的果园,当地仙进奉荔枝早上6点多摘下,通过冷链物流运输,11点前就送达香港立法会议员们的桌上。“这种往来已经不是频繁,而是紧密。”姚柏良笑着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林至颖也期待,“粤车南下”与“港车北上”形成互补,能促进两地保险、验车、驾照互认等服务业合作,进一步加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未来期望能进一步推动回乡证和居住证系统整合,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办理社保、银行业务,同时探索社保、医保互通和互认。”林至颖说。
南方+记者 陈彧 彭正子 汪棹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