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是广东“东大门”。这里物产丰富,茶叶、狮头鹅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文化底蕴深厚,布马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更是一片红色热土,无数革命先烈曾在此浴血奋战。2010年6月,饶平县被确认为潮汕地区唯一的“原中央苏区县”。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认真落实关于支持广东重点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工作要求,聚焦饶平县经济发展特征与金融需求痛点难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推进县域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培育苏区特色优势产业,在推动苏区全面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用金融“活水”持续灌溉饶平县的红色沃土,助力这片承载革命记忆的“红土地”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
精准滴灌:“红色苏区贷”赋能特色产业发展
饶平县的饶北区域,以农业和特色产业为经济支柱,水稻、青梅、茶叶等农作物种植广泛,生猪养殖、陶瓷等产业也颇具规模。然而,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饶北地区经济发展一度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农民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窄等棘手问题。
但来自“红色苏区贷”系列产品的精准赋能,让这一切悄然发生改变。今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的精心指导下,潮州农商银行辖属饶北支行积极行动。当了解到某从事水稻种植和生猪养殖的农户有扩大种养规模的计划,却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时,该支行迅速上门对接。工作人员详细调研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以及信用记录等关键信息,结合“红色苏区”系列贷款产品特点,精准推荐了“红色苏区·种养贷”。这款产品额度高、利率低、手续简便、无需抵押,完美契合农户需求。在收集齐全相关资料后,潮州农商银行立即开启绿色审批通道,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全部审查审批流程,为农户发放了300万元贷款。
有了这笔贷款的有力扶持,农户顺利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购置了优质稻种和先进种植设备,水稻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新增生猪养殖头数,引进优良品种和科学养殖技术,养殖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一案例,展现了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当地政府、农户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信用基石:筑牢红色苏区金融根基
在饶平县柘林湾,潮州农商银行推出海洋牧场“整域授信”模式,打破行政壁垒对信用评价的限制,实现20亿元蓝色金融活水精准注入“木改塑”渔排升级工程;广发银行潮州分行运用“全国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结合潮州市某农业有限公司购买鱼苗、饲料、“木改塑”渔排升级工程资金投入等产生的资金流信用信息,为其发放1000万元贷款……在饶平县,潮州各金融机构不断深化企业信用的应用,企业资金流的信用价值被进一步激活。
一笔笔助力企业发展的贷款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筑牢苏区高质量发展的信用基础。一是锚定“信用+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制定《潮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创新推出“整村授信全覆盖、整会授信精准滴灌、整域授信破界赋能”的三维工作法。二是立足潮州“一镇一业”产业格局,引导银行机构以信用评价为基础开发特色产品体系,建设“信用村”“信用镇”,通过提供授信额度、发布专属特色产品等举措,推动潮州卤鹅、文旅产业、凤凰单丛茶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三是以“基础设施下沉+数字技术赋能”双轮驱动信用生态建设,推动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激活饶平县水产养殖企业资金账户流水的数据价值。同时,在饶平县现有三个征信自助查询代理点的基础上,在潮州农商银行饶北支行新增代理点,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金融服务模式从分散对接向整域批量服务逐步转变。如今,43家行业协会参与的“整会授信”机制已带动起262.85亿元的意向融资,征信正成为赋能饶平县乡村振兴的重要落脚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红色传承:存款保险知识深入人心
值此《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周年之际,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紧扣“存保十年 守护万家”主题,以饶平县域为存款保险宣传重点地区,将饶平县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与存款保险宣传进行融合,推动存款保险知识深入人心。
一方面,建立饶平县域存款保险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市县镇村”四级宣传工作“责任田”,压实银行宣传主体责任。同时,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联饶镇下饶村村委文化广场等苏区为存款保险宣传阵地,通过布设存款保险标语打卡点、知识文化长廊等形式,打造“金融+公共文化”宣传新模式。将存款保险标识、“存款保险,为您的存款保驾护航”等存款保险制度核心内容,巧妙融入村民、游客日常休闲场景,实现常态化存保宣传,让存款保险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千家万户。
另一方面,开展多元化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如,联合潮州农商银行在饶平茂芝会议纪念馆开展存款保险知识宣传活动,结合红色文化,通过摆摊设点、派发宣传折页和小礼品,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认知与理解。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组织潮州农商银行走进饶平县旭元贸易商行、大埕镇上黄村文化公园、饶平县东山中学,组织饶平融和村镇银行走进黄冈支行附近小学、菜市场等地设点,通过知识问答、游戏互动等方式发放“红色文化+存保”文创小礼品。一系列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宣传活动既增加民众乐趣,又传播存保知识,让存款保险成为融入百姓生活的“安心符号”。
支付升级:移动支付全覆盖共享金融服务
如今的饶平县,移动支付已广泛普及,深入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居民办理基础金融业务无需远行,只需前往附近的助农取款服务点,就能轻松实现“足不出村”。老年群体也能在网点享受到适老化优质服务,共享普惠金融发展成果,切实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温度和便利。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紧紧立足饶平县支付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县域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持续推进支付受理终端改造,加快县域多场景移动支付应用建设;聚焦苏区乡镇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各领域、各环节支付服务需求,积极探索移动支付与乡村振兴、民生支付和消费扩容精准对接模式,提升苏区支付便利性。二是科学布局助农取款服务点,充分发挥服务点阵地优势,打造集取现、转账、查询、代理缴费于一体的“适老爱心驿站”,并为苏区老年人提供适老关怀配套服务,开展金融知识科普,帮助苏区老年人掌握移动支付等新型金融工具,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难题。三是在原有六大适老化标准改造的基础上,研究制定20项适老化特色网点验收要求,推动适老化特色网点从“合规达标”逐步向“优质高效”升级;按照老年人“业务多、辐射广、服务优”的网点布局思路,选取6家银行机构21个网点(覆盖饶平县47.62%的乡镇)开展适老化特色网点建设,实现偏远地区优质服务网络有效延伸。
截至2025年5月底,饶平县16个乡镇已实现基层移动支付普及应用,覆盖率76.19%,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区移动支付乡镇普及全覆盖,其中,汫洲镇、黄冈镇、所城镇、新丰镇等4个乡镇获评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荣誉称号。此外,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75个;自评改造完成的适老化特色网点7个,另有14个网点改造进度过半,其中6个网点改造完成率超80%,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大幅提升。
净化环境:多措并举优化苏区金融生态
为苏区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在监管与打击金融违法犯罪方面毫不松懈。该行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重在长效”的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县域反假货币工作,净化饶平县域人民币流通环境,优化苏区金融生态。
一是探索建立饶平县反假货币轮值牵头协调机制,以反假货币和管理协调能力较强的六家银行机构充当反假货币工作“联络员”“协调员”,同时以平安建设考评机制为抓手,压实基层治理责任。二是与潮州市公安局联合建立警银反假货币信息交流共享和会商机制;强化警银联动协作,指导各银行机构严格落实报警工作机制与所属公安机关及时派人到场的工作机制,形成警银紧密打击假币犯罪的良好格局。三是督促指导银行机构做好反假货币培训工作并加强现金机具管理,确保所有现金处理机具能够有效识别假币。四是线上新媒体与线下传统宣传渠道相结合,为民众科普人民币防伪知识及假币犯罪惯用手法等内容,提醒群众提高假币防范意识,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截至2025年5月末,饶平县各银行机构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82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1.84万份,受众超过10.52万人次;今年以来,饶平县尚未发现制贩假币案件,银行柜台共收缴假币1006张、金额86340元,分别同比下降22.91%和25.67%,人民币流通市场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治安和金融经济秩序健康稳定。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潮州市分行将继续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广东重点老区苏区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方案》相关工作要求,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传导作用,深化县域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苏区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县域金融管理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对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促进饶平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持,让这片红色土地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翁钰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