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笔者从英德市英红镇获悉,去年以来,该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秉持“外塑颜值、内修气质”理念,将镇区英红公园内闲置建筑成功打造为集文化展示、公共服务、产业赋能、群众参与于一体的“英红客厅”,有效盘活资源、激活产业、凝聚民心,成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与深化共建共享的平台。
英红镇将英红公园内闲置建筑成功打造为集文化展示、公共服务、产业赋能、群众参与于一体的“英红客厅”。英红镇政府供图
英红镇将英红公园内闲置建筑成功打造为集文化展示、公共服务、产业赋能、群众参与于一体的“英红客厅”。英红镇政府供图
聚焦机制创新
打造融合发展的综合平台
英红客厅坐落于英红公园西门,客厅内设置多个各具特色的多功能展厅,展览内容涵盖英红镇建设发展成果与发展蓝图、英德红茶产业与文化发展历程,农文旅精品线路、历史文化底蕴等内容,旨在全方位展示英红镇整体发展面貌,打造英红对外宣传综合窗口。
自投入使用以来,英红客厅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相融合”的运营理念,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在建设初期,英红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作用,广泛吸纳镇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确保空间功能紧贴民生需求,配套设置公益开放的休闲阅读区、凉亭和水吧等便民设施。同时,积极撬动社会资本与力量参与,为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英红客厅不仅是展示城镇历史沿革、文化底蕴(特别是红茶、知青、归侨文化)和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更被定位为“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特色镇主题馆”,肩负着推动特色产业与文旅研学深度融合的核心使命。英红镇通过科学规划与机制创新,客厅成功实现了公共服务、文化传承、产业推广、群众互动等多重功能的有机统一,成为一个“有亮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活力空间。
突出产业赋能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英红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英红客厅绝非静态展馆,而是驱动地方经济,特别是支柱产业——英德红茶提质升级的强劲引擎,直接服务于“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目标。
依托客厅核心平台,英红镇牢牢把握广东省国家地理标志特色镇创建机遇,深挖英德红茶发源地文化底蕴(百年古茶树、贡品历史),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客厅积极展示红茶辉煌历程、独特品质与产业成就,并串联周边万亩茶园、红旗茶厂、英九庄园等资源,开发精品茶文旅路线,构建“茶产业+旅游+研学”三位一体模式。2024年英红客厅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为保障长期活力,英红镇积极探索重要文旅节点的市场化运营,推动英红商会参与“英红客厅、英红公园、英红博物馆、英红体育馆、狮石山陈列馆、鱼鳞坝”等节点的串点成线、统筹管理,提升圩镇商贸服务与休闲旅游承载力,实现建设运维良性循环,为经济持续注入新动能。
凝聚多元力量
构建共建共享生动格局
事实上,英红客厅能否焕发出蓬勃生机,源于其成功激发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共建热情,形成了多方参与、成果共享的浓厚氛围。
在得知英红镇打造英红客厅后,国家一级美术大师何运良(知青代表)捐赠超10件雕塑作品,显著提升客厅及公园文化品位;英红商会及农业企业赞助活动伴手礼超3000份;茶企自发组织茶艺表演与红茶推广;侨协主动开设美食摊位宣传侨乡文化;餐饮店赞助菜品举办“英德红茶”主题长桌宴,极大丰富了文化体验和商业活力,营造了共建乡土情谊。
茶企在英红客厅组织茶艺表演与红茶推广。英红镇政府供图
茶企在英红客厅组织茶艺表演与红茶推广。英红镇政府供图
此外,英红客厅还成为当地开展公益活动、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重要场所。免费开放的悦读书房、休闲区成为学生、居民日常学习休闲的热门场所。志愿力量充实服务,团委工会、社区志愿团队积极参与日常管理与服务,延伸了公共服务触角。启贤讲堂常态开展“小小茶艺师”、绘画、非遗竹编、亲子阅读等公益课堂,广受好评,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与文化传承基地。群众不仅是服务的享受者,更在参与中增强了归属感和凝聚力。
英红客厅成为为当地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重要场所。英红镇政府供图
英红客厅成为为当地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重要场所。英红镇政府供图
英红镇美丽圩镇客厅通过机制创新盘活资源、聚焦特色产业驱动经济、汇聚多元力量共建共享,生动诠释了“美丽圩镇”的建设内涵。下一步,英红镇将继续深化英红客厅“公益+商业”融合模式,深挖文化潜力,优化运营机制,为英红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撰文:陈咏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