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最近总在说海龟汤,并且班里十几个同学都在聊这些。”“全是各种杀人故事,看完后很后怕。”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自己正在读小学孩子所在的班级,突然流行起了一款名为“海龟汤”的游戏,因该游戏包含恐怖血腥等元素,他们十分担心会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游玩门槛低,拥有一套游戏卡牌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应故事,即可约上几名朋友开始游戏。但无论是售卖卡牌的商家还是直接提供游戏服务的门店,并未限制购买卡牌或进店游玩的年龄。而在目前,已有学校向家长发出预警称,一些小学周边商铺曾售卖“海龟汤”游戏卡片且很快售罄,提醒家长强化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区分虚构情境与现实行为,避免模仿游戏中的危险情节。
海龟汤卡牌悄然风靡?
血腥情节引家长担忧
来自山西的舒女士发现,她的孩子还在念小学,最近突然玩起了海龟汤游戏。她告诉记者:“小孩在学校门口买到了海龟汤游戏的卡牌,上面全都是关于死亡的内容,希望孩子们能远离这种游戏。”
海龟汤是一种情境猜谜游戏。其玩法是由出题者提出谜面,其余玩家通过提问获得答案,以还原谜面背后的故事。但不同于常见的猜谜游戏,在海龟汤游戏中,谜底是一段完整的故事,谜面则是前者掐头去尾并简化后的一小段话。
由舒女士提供的图片可见,一张张如扑克牌大小的卡牌上,写着“汤面”“汤底”,“汤面”为谜面,“汤底”则是谜底。譬如,其中一张卡牌的“汤面”写道:“母亲打了一通电话杀死了女儿”;当出题者讲出上述情境后,其余玩家需推理出这句话背后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记者注意到,这些卡牌中,“尸体”“死”“自杀”等字词的出现频率颇高,且多个谜底存在着血腥、暴力的故事桥段。“孩子们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玩这种游戏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舒女士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定期走访学校周边商店,对这类游戏进行管控。
“不知道班上的同学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海龟汤,很快这个游戏就在班里传开了。”来自广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这类游戏正在悄然风靡校园。她的女儿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女儿放学回家后说想查一下海龟汤的资料,我看到后都惊呆了”。张女士认为,小学生还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不能过早接触这么暴力血腥的游戏。事后她向老师反馈该情况,老师也明确禁止学生玩海龟汤,制止了游戏进一步在校园内传播。
“孩子害怕得不敢看。”无独有偶,家在浙江的解女士的孩子收到了同学赠送的海龟汤游戏。解女士看到卡牌上的故事后十分担忧,“这类游戏过于血腥,小学生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价值观,认知能力尚未成熟,难以区分虚构与现实,少数未成年人还有可能模仿其中的危险行为。”她甚至表示“这种游戏像毒药一样侵害未成年人”。
随后,解女士孩子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心理课,而她也报警反映有商家向未成年人售卖恐怖的海龟汤游戏卡牌,“警方提醒了卖家不能在校门口销售这类恐怖的玩具或书籍”。
记者调查:
适用年龄竟无统一标准
线上销售客服说法不一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实体店售卖的海龟汤游戏卡牌,还有不少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海龟汤游戏。
深圳某初一学生称:“知道海龟汤这款游戏,但是没玩过几次。”其表示,虽然学校门口就能买到盒装的海龟汤卡牌,但同学们通常都是在网上搜索海龟汤题目来玩。“平常通过小红书等平台了解到海龟汤。”重庆一名初二学生告诉记者,“身边的几个同学都知道这个游戏,但玩过后觉得所谓的‘血腥’故事十分无聊无趣。”
而在购物平台上,不少商家则会以“重度恐怖”“悬疑”“惊悚”为卖点销售海龟汤卡牌,且包装风格略显恐怖,黑色的包装盒印上了红色爪痕或表情诡异的动漫人物。此外,海龟汤卡牌还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恐怖”“推理”“重恐”“惊悚”“经典”“烧脑”。记者发现,海龟汤卡牌对于适用年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商家标注着“2岁以上”,也有商家表明“14岁以上”。
记者随机进入一个商品链接看到,其链接显示已售商品超过7000,商品评论数量有1000多个。客服表示,上述多个类型的卡牌,只有两个类型没有恐怖元素。且链接显示,其使用年龄为2岁,客服表示7-15岁的小朋友都可以玩。同时,该客服还透露:“基本都是小朋友买的,类型可以自由选择。”
在另一个店铺,其客服则直接表示,商品都是恐怖类型,小学生也适合玩。不过,也有部分客服告诉记者,卡牌里的部分内容不太适合未成年人,也可能会推理不出来。在被问及小学生是否可以玩时,有客服则称,卡牌里的游戏都是恐怖内容,具体要看心理承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多家店铺尝试进行购买时,均未有年龄验证的步骤,直接可以转至支付页面。
而在商品评论区,消费者的评价各不相同。有人不理解为何孩子会喜欢海龟汤,例如“闺女挑的,一张张小小的卡片方便和同学在课间玩,看不懂孩子们为啥喜欢”“所有内容极度阴暗恐怖、血腥暴力,不适合小孩子玩,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亦有人认为该游戏适合多年龄段。“大人小孩都可以玩,还能让大家放下手机”。同时,还有网友晒出购买到的卡牌,牌面主体为黑色,搭配红色或者深蓝色,有的在封面页印着恐怖的漫画娃娃,透出恐怖悬疑的氛围。有人评论,“吓不吓人主要看客观体验,死人确实有不少。”“我家孩子买的,挺喜欢玩。”
线下门店亦未有年龄限制
孩子可选玩血腥恐怖类
不仅如此,多间线下的游戏体验门店同样提供海龟汤的游戏服务,且不限制进店游玩的年龄。记者致电广州某间桌游门店,该店工作人员介绍:“店里有两套海龟汤卡牌,每一套有80份左右的题库。既有基础的,也有推理向的。”
当记者问到“是否限制玩海龟汤游戏的年龄”时,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并无规定游玩的年龄。其补充道:“店里人数比较多,有些游戏设备比较危险。如果年纪太小,我们会建议家长陪同进店。”不过,该店的消费群体以大学生为主,小学生通常是在白天进店玩各类游戏机和桌游为主。
上海某家桌游店则表示:“学生群体主要是玩剧本杀和海龟汤,如果是小朋友来玩海龟汤,要有直系亲属陪同。至于玩血腥恐怖的还是普通的类型,可以自行选择。”
教师声音:
游戏故事传递的信息危害青少年
“班上有近半数的学生都在玩海龟汤,故事都是比较血腥的。”成都一间小学的实习老师向记者说道:“班上玩海龟汤的发起人都是接触手机频率比较高的小朋友。有学生背下故事内容后,再在班上找几个同学聚在一起玩。”
“先不论海龟汤游戏里充斥的暴力恐怖元素是否会给青春期的孩子带来心理阴影,这其中的故事选材和透露出的价值观也令人沉思。”重庆一间中学的老师认为,不论是朋友杀害、亲人相残还是随机抛尸,海龟汤中血腥悬疑的故事,都在告诉价值观未成形的中小学生们一种信号,即对身体的伤害是可行的,逃脱法律之外的杀戮是存在的;且学生们在解密这些看似‘真实’的案例时,会不断地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这会加重青少年对他人的不信任感,无疑与教育理念相悖。
事实上,2024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建设未成年人模式,方便未成年人获取丰富、健康、有益的信息。然而,记者调查中发现,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包含恐怖、血腥元素的海龟汤游戏。
有地方已在排查
但监管尚不全面
记者还发现,对于售卖海龟汤卡牌的店铺,已有多个省市对各中小学校周边文具店、副食店展开排查,全面检查商家售卖“海龟汤”卡牌行为,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同时,有广州的家长反映,针对“海龟汤”卡牌,一些学校已经发出预警。
不过,对于部分剧本娱乐经营门店提供海龟汤游戏这一行为,相关文件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2022年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对以“剧本杀”“密室逃脱”为代表的现场组织消费者扮演角色完成任务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我们海龟汤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它其实就是个反向推理的过程。”有剧本杀的店家表示,海龟汤跟剧本杀有点像,但不涉及角色分配,带玩的DM(主持人)通过汤面(也就整个故事的结果)来引导大家还原整个故事,全程玩家只能问是非题,DM也只能回复是或不是。
那么,海龟汤游戏,是否属于“剧本杀”游戏,该如何管、怎么管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你举报,我出动!如果您曾目睹治理乱象,亲历过需要发声的遭遇,请拨打020-87388888,向“都市暗访”专栏反映。我们将慎重核查、追踪到底,推动城市“疑难杂症”解决。
采写、摄影:南都“都市暗访”栏目组
采写:南都记者廖艳萍 见习记者何茵桃 实习生蒋欣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