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歌飒爽、南狮腾跃、龙舟竞技,11月9日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犹如一场岭南文化“流动的盛宴”。被誉为大湾区版“大鱼海棠”的“飞天神鳌”绕场飞行,凌空飞舞的风采瞬间惊艳全场。

南方+ 张令 摄
开幕式通过“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大篇章,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融与时代愿景。散落的“岭南符号”经过文学化叙事的串联,编织成一个关于“圆梦”的故事。总导演郎昆说,开幕式以“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为核心理念,呈现一场科技与文化交织、绽放湾区共融风采的视听盛宴。
十五运会徐徐落下帷幕,“圆梦”的故事仍在粤港澳大湾区续写新的篇章,岭南文化的创新表达、时代新韵也随着这场文体盛会传遍五湖四海。
非遗+科技彰显湾区美学魅力
从十五运会开幕式到广州国际灯光节,鳌鱼成为全网刷屏的“顶流”。不少网友将这头“神兽”称为“赛博岭南美学之作”:“它似来自古老中国的老者,来看如今的盛世中华。”
16日晚上,2025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在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开幕。万众瞩目之下,开幕式上爆火“出圈”的鳌鱼“华丽返场”。“鱼跃天海”的梦幻场景再次映入观众视野,现场顿时响起阵阵欢呼。
龙头鱼身的鳌鱼,相传是“鲤跃龙门”化身而成,是岭南传统民俗文化极具特色的符号。让鳌鱼“跃”进开幕式,却离不开前沿科技的应用。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美术总设计尚天宝介绍,设计师以碳纤维材料替代传统竹篾,在128块可独立控制的鳞片嵌入传感器,创新性将传统花灯与大型空飘技术结合,通过氮气和氦气比例的调配,确保鳌鱼能够长时间停留于半空中,实现艺术性的同时兼顾“节约办赛”的要求。
文体展演伊始,三个机器人整齐划一地“敲响”铜句鑃仿制品,《彩云追月》的熟悉旋律仿佛从历史深处传来,堪称文明和科技的一场“对话”。
铜句鑃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为了复原出土文物的声音,主创团队通过电脑跟440赫兹的标准音进行校对,并由最新一代机器人优必选呈现敲击它的声音效果。
醒狮表演与AI、VR技术相互交融,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龙舟竞渡场景通过AR技术“划”入观众席……前沿科技让更多岭南非遗在舞台上焕发全新活力,留下一幕幕惊艳世界的“大湾区美学”印记。
岭南文化IP集结“出圈”
十五运会开幕式不仅视觉尽展“大湾区美学”风华,“南国红豆”的韵律也在观众心弦久久回响。
“明月长夜瑞气生,漫天醉妙韵……”《彩云追月》旋律再次重现,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艺术家汪明荃、曾小敏、麦晓柔歌声彼此交融,流淌着大湾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温暖力量。
“这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粤港澳三地文化的一次深情对话。”正如曾小敏在演出后分享所言,舞台上,粤剧不仅是粤港澳文化同源的有力见证,更成为联结三地情感的艺术桥梁。
随着《沧海一声笑》旋律乍起,武术名家董崇华的咏春拳行云流水,招招有力;知名武术演员谢苗凌空而起,挥舞八斩刀,技惊四座,唤起了每个中国人心中潇洒、热血的侠客梦。
“天下风云出我辈,侠之大者与君归。”乔卫介绍,武侠精神既是岭南儿女开拓、勇敢、进取的精神体现,也是中国人心中共有的情怀。
十五运会赛场内,一批岭南非遗IP也在集结“出圈”:南拳、南刀、南棍轮番上阵,舞龙、舞狮也作为群众展演项目“首秀”全运会舞台,深度展现岭南文化“精气神”。
“我们用一场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自信。”正如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执行总导演高燕所言,这场充满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文体盛会,不但成为岭南文化的生动传播,更令新时代大湾区文化的鲜活底色深入人心。
南方+记者 杨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