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将在中山举办

作者 陈少宏;叶志文 2025-11-24 17:02

11月24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暨宜居中山推介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对宜居中山城市形象及中山今年以来的楼市情况作了介绍,详细解读《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并宣布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将于11月28日在中山举办,交流会将发布“大湾区‘好房子’线上地图”、《粤港澳大湾区“好房子”发展报告》、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标杆案例等重磅内容。

11月24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暨宜居中山推介新闻发布会举行。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11月24日,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暨宜居中山推介新闻发布会举行。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1-10月中山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排名珠三角前列

发布会上,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荣辉以“联通、激活、回暖、提质”四个关键词介绍中山区位品牌和楼市情况。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荣辉。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荣辉。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联通”方面,彭荣辉介绍,当前,中山30分钟车程可抵深圳,到香港澳门航线缩短至50分钟;环中山半小时到1小时车程范围内,坐拥5大国际港口及五大国际机场,中山成为大湾区名副其实的几何中心。

在“激活”方面,彭荣辉介绍,今年以来中山相继推出多项奖补政策。包括“以旧换新”“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港澳市场全民营销”“购房送名优产品消费券”等活动。其中,已于10月31日结束的“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政策,活动期间约3000购房人受惠。“以旧换新”和“购房送名优产品消费券”叠加优惠持续进行中:今年12月31日前,居民出售自有住房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每套可获2000元消费券;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在缴纳契税后,可享受房款5‰的名优产品消费券补贴。

在“回暖”方面,彭荣辉介绍,今年1-10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幅排名珠三角前列;深中通道通车带动湾区跨城置业需求显著提升,来自港澳居民的购房占比超20%;几个改善型代表住宅项目进入销售阶段,获得市场青睐。

在“提质”方面,彭荣辉介绍,今年中山编制印发了《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引导市场为老百姓建造更安全、更舒适、更绿色、更智慧的住房。该《指引》在国家标准基础之上,结合中山本土气候特点和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化拓展,补充28项本地化技术要求,形成“国家标准+地方特色”的双重保障。

中山《指引》18项核心指标超越国家标准

发布会上,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公室主任吴少坤解读了《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的三大核心亮点。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公室主任吴少坤。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公室主任吴少坤。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首先是标准更贴合本土实际。吴少坤表示,该《指引》是立足中山实际,对《国家标准》的“深化与拓展”,既全面覆盖国家“好房子”要求“6633”的“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四大维度,又针对中山居民“怕台风漏水、怕雨季发霉、怕小区拥挤、盼适老适幼服务”等核心诉求,补充28项本地化技术要求,形成“国家标准+地方特色”的双重保障。

“我们针对中山家庭重视‘储物’与‘互动’的需求,在《指引》中要求‘套内收纳空间需不小于室内容积的 1/20’(140 ㎡以上设可变储藏间),厨房‘使用面积不小于5.5 ㎡、台面总长不小于2.7m’,这就充分考虑到了广东粤菜烹饪多厨具的实际诉求。”吴少坤举例。

其次是指标高于国家基础规范。吴少坤介绍,该《指引》针对住房痛点部位主动“加码”,18项核心指标超越了国家标准要求。例如,楼板厚度的国家规范是不小于100毫米,该《指引》提升到不小于120毫米,这样就有效避免楼板开裂、墙体脱皮、隔声差等问题,确保房屋“十年无裂、二十年不漏”。整体来看,中山《指引》是从“合格线”向“优质线”提升。

另外是23项细节补全“国家标准空白”。吴少坤举例,《指引》要求“外墙需完成两阶段淋水试验”,强化防水检测流程,是为了模拟台风降雨情形,适配中山多雨气候,确保房屋台风天不漏水;针对日常出行,打造“无雨归家动线”,也就是从小区门口到入户大堂有骑楼连廊连接,居民雨天出行可以做到“不用撑伞、不湿鞋”等。

《粤港澳大湾区“好房子”发展报告》将在中山发布

发布会上,南方日报经营公司总经理、南方+总经理何又华介绍,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将于11月28日上午在中山举办。

南方日报经营公司总经理、南方+总经理何又华。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南方日报经营公司总经理、南方+总经理何又华。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何又华表示,在国家明确建设“好房子”战略方向,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南方日报、南方+发起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跨领域、高层次的对话平台,汇聚政府、企业、专家与公众的多方智慧,共同探讨“什么是湾区需要的好房子”“如何建设面向未来的好房子”这一时代命题,推动行业共识形成,助力大湾区人居品质的整体提升。

何又华介绍,本次活动以“迈向品质人居,共筑活力湾区”为主题,前期已完成“南方+访·一城一品”系列调研,调研团队深入大湾区九市上百个代表性项目,解码了各城“好房子”的地方特色,并面向业界发起广泛的项目征集。通过整合走访发现与征集成果,最终形成本次交流会的标杆案例名单。

何又华表示,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个城市,并邀请资深专家学者、政策研究人士及行业协会、企业代表,从政策理论到实践案例,多层次剖析行业发展趋势,为湾区“好房子”建设提供前沿思路与专业指引。

何又华透露,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现场将发布“大湾区‘好房子’线上地图”,旨在打造湾区居民选购优质住宅的权威指南与便捷工具;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好房子”发展报告》,该《报告》系统总结大湾区“好房子”的历史态势、最新探索与未来方向,为政府决策、行业发展和消费置业提供重要参考;发布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标杆案例,通过展示在绿色低碳、智慧科技、舒适居住、城市更新等细分领域表现卓越的代表性项目,为行业树立品质典范,激励全行业对标提升。

何又华介绍,活动还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好房子”中山发展报告》,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调研,全面呈现了中山在“好房子”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中山将开启“好房子”品质革命

在记者提问环节,各方新闻发言人就记者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

羊城晚报: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速,尤其在港车北上、深中通道开通之后,港澳人士在内地买房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刚才彭局也提到了“港澳市场全民营销”政策,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举措?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荣辉:感谢羊城晚报的提问。因为地缘优势以及人文文化相近,一直以来,港澳人士都是中山购房市场的重要人群,近几年,港澳居民购房占比超过了20%。这项“全民营销”政策确实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次。这次政府拿出了1%的税前奖励,表明了中山欢迎港澳同胞到中山安居置业的诚意。同时,我们鼓励开发商也提供不低于2%的奖励,这样能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形成政策的叠加效应。

这项政策不仅是提供购房激励,更是我们构建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的一次重要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熟人推荐”的方式,更真实、更有诚意地向港澳居民展示中山的城市魅力、发展潜力和居住环境,让喜欢中山的朋友成为宜居中山的“代言人”和“推荐官”,共同参与到大湾区的融合进程中来,吸引更多港澳同胞选择中山、安居中山。

广州日报: 2025年购房送名优产品消费券活动有哪些特色?消费券可以用来购买哪些商品?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管理科科长冯自强:感谢广州日报的提问。我是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科科长冯自强。本次购房送名优产品消费券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现了“购房安家”与“品质生活”的无缝衔接。我们精准聚焦购房者在收楼后普遍面临的家居配置需求,将消费券的使用范围,锁定在能够直接提升居住品质的几大类名优产品,比如品牌家电、中山特色灯饰、以及优质卫浴产品。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管理科科长冯自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地产管理科科长冯自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为确保消费者权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门建立了 “名优企业目录”,并会进行动态更新。这份目录相当于一份“品质生活指南”,所有入选企业均经过严格审核,是各自领域的知名品牌和信誉商户。消费者可在此目录内的指定商家放心消费。

简单来说,这项政策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帮助购房者实现从“买好房”到“住好家”的完美过渡,让大家不仅能住上新房,更能用上优质的家居产品,一步到位地提升全家的居住幸福感。

南方都市报:“好房子”的“6633”要求具体是什么?中山《指引》在落地这些要求时,具体有哪些体现?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公室主任吴少坤:感谢南方都市报的提问。这个问题很关键,“6633”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打开“好房子”之门的一把钥匙。第一个“6”是“六不”,关注的是居住体验的舒适度,目标是让家里不霉、不堵、不漏、不吵、不裂、不臭,解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第二个“6”是“六防”,守护的是居住空间的安全感,核心是防电、防火、防灾、防盗、防摔、防撞,为家人构筑一道全方位的安全屏障;第一个“3”是“三省”,体现的是居住成本的经济性,力求让住户省心、省地、省钱,提升生活的便捷与高效;第二个“3”是“三要”,追求的是居住价值的幸福感,最终要实现要健康、要实用、要关怀,让房子真正成为滋养身心的港湾。

对于这份“国标考卷”,中山的追求不仅是“通过”,更在于结合本地特色做一份“高分答卷”。比如,针对岭南地区回南天墙面潮湿、发霉的老大难问题,国家规范主要提“防水”,而我们的《指引》则特别强化了“防霉”环节。我们要求从墙体材料开始,就要使用防霉涂料,接缝处要用防霉密封胶,连阳台外墙都有专项的防潮防霉设计。通过这样一项项具体的“自我加码”,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位选择中山的居民,都能住得更加安心、舒心和放心

新快报:中山《指引》创新提出的“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体系和星级评价机制是怎样的?这对中山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公室主任吴少坤:感谢新快报的提问。我们这套评价体系,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住宅界的“星级酒店”评级。具体来说,我们将好小区、好房子的标准划分为6个核心维度。每个维度都设置了两种要求:

“基本类”是必答题,是保障居住安全和舒适的基本底线,必须全部达标。

“提升类”是加分题,代表着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更人性化的设计。

要获得星级认定,项目不仅要完美答完所有“必答题”,还需要在“加分题”上展现亮点——每个维度的加分项得分都不能低于30分。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时,才能相应获评一星、二星、三星等级。

这套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为房地产开发设立了清晰的标准,让企业知道品质提升的具体方向;同时也为市民购房提供了直观的“标尺”,大家通过查看星级标识,就能轻松识别出不同项目的品质差异,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房子。

中山日报:今年以来,中山市推出了多个新住宅项目,热度火爆,某种程度上也反馈了市场对“好房子”的诉求。请问在推进“好房子”建设方面,中山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荣辉:感谢中山日报的提问。我们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将以更高站位、更暖情怀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一是以匠心筑良居,开启“好房子”的品质革命。我们将以《中山指引》为蓝图,在全省首创的星级评价体系基础上,推动住宅建设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跨越,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匠心之作。

二是以智慧赋新能,打造“好小区”的温馨港湾。我们将以“数字家苑”建设为抓手,推动老旧小区焕发新颜,新建小区智慧升级,让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建造年轻人买得起、住得爽的“温馨港湾”,满足新青年对住房的重新想象。

三是以人文增温度,营造“好社区”的幸福底色。我们将聚焦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更好地关心呵护“一老一小”,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持续增加公园绿地、体育健身、休闲游憩等公共场所,建设精品街道、活力街区。

四是以格局谋未来,塑造“好城区”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把握深中通道开通的历史性机遇,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以更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让中山成为大湾区宜居宜业的靓丽名片。

我们相信,新时期的中山,不仅能为市民建设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好房子”建设贡献独特的探索创新,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栖居的理想之城。

中山电视台:这次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为何选择中山?能否请筹备小组介绍一下。

南方日报经营公司总经理、南方+总经理何又华:感谢中山电视台的提问。2025年大湾区“好房子”交流会活动落户中山,有独特的时代背景。

第一,中山代表了大湾区“宜居品质”的传承。中山市是全国最早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近三十年来,“宜居”已成为中山最深入人心的城市名片。在“好房子”建设的新阶段,中山率先研究制定《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展现了从传统“宜居”向现代“优居”升级的清晰路径。选择中山,也是选择了一个观察大湾区住房品质变迁与升级的样本。

第二,中山正处于从“宜居之城”到“湾区枢纽”的价值重塑期,具有典型的“融合”特性。随着深中通道在2024年正式通车,中山的区位优势发生根本性改变,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枢纽,越来越多的“湾区人”来此置业、安居,是检验大湾区“好房子”价值与吸引力的重要载体,能够最直观地探讨“什么样的房子能够留住人、吸引人”这一议题。

第三,中山的实践体现了工业城市的“好房子”与“好城市”深度融合的样本意义。中山是传统的制造名城,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探索“好房子”与“好社区”“好城市”的协同发展时代命题中,能更全面、深入地引出“大湾区需要怎样的好房子”这一思考。

采写:南方+记者 陈少宏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编辑 李姗恒 钟城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