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系牛股”何以领涨?从牛股榜单看广东的“新”实力

289财经热点 2025-11-20 16:22
04:43

广东上市公司有多能“打”?

牛市赚钱,要看指数,更要看“牛股”。一轮结构性牛市里,真正能讲出故事、看出趋势的,往往不是大盘涨了多少点,而是哪些公司成了翻倍股、成了资金反复定价的焦点。

根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5400多只股票中,有403只个股股价翻倍,翻倍股占比约7.5%。这些“牛股”密集出现的地方,往往正是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形的前沿地带:工业、信息技术、材料三大板块合计贡献了近七成翻倍股。此外,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紧随其后,构成这一轮行情的主要“绩优区”。

如果我们将今年以来股价翻倍的股票拉一张表格,并顺着这张“牛股榜单”分析,一个清晰的指向浮出水面——今年这轮行情中,广东无疑是最重要的“牛股产地”之一。

统计显示,在广东887家A股上市公司中,约八成年内股价上涨,其中71只个股年内实现股价翻倍,个别公司涨幅甚至超过9倍。*ST宇顺年内涨幅超过9倍,胜宏科技涨逾5倍,鼎泰高科、天际股份涨幅超过4倍,江波龙、工业富联等也实现股价翻倍或接近翻倍——一批扎根算力基础设施、关键材料、高端制造等关键赛道的“粤系牛股”,构成了这轮牛市中最醒目的“广东样本”。

复盘这些牛股,我们发现,被市场推上高位的并不只是股价曲线,而是它们所身处的赛道、多年积累的技术与人才、愈发成熟的治理结构,以及面向全球的增长空间。我们试着透过牛股看广东,寻找这张牛股榜背后,正在成形的广东产业与企业新图谱。

谁在领涨?

“含科量”最高的板块涨得最猛

从行业分布看,“含科量”最高的几大板块,几乎包揽了广东翻倍股的大头

在71只翻倍股中,信息技术企业就占了30多家,材料和工业企业合计也超过三成,上述三个行业合计占比在八成左右。细拆到具体赛道,这批牛股主要集中在几条“新质生产力主线”上:存储芯片与半导体、AI算力相关的光模块与PCB、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

在这波涨幅榜前列中,可以看到一串熟悉的名字:

来自惠州的胜宏科技,是典型的高端印制电路板企业,主营高精密线路板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下游。随着全球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它所在的高端PCB赛道成为这轮AI算力行情的核心受益者之一。

来自东莞的鼎泰高科,为PCB、数控精密机件等企业提供钻针、铣刀等工具和装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本质上是“给电子制造业磨刀”的高端工业企业。下游PCB行业繁荣,它的刀具和装备就有了更大的舞台。

来自汕头的天际股份,则是锂电池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重要生产商。经历上一轮价格大起大落后,公司选择在低位坚持扩产、优化产线,如今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部分产线排产已排到明年,正在迎接新一轮需求上行。

财报同样印证了这种“含科量越高、业绩越硬”的结构。前三季度,117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万亿元、净利润75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和32.1%,工业富联、立讯精密等龙头带动明显,TCL科技净利润同比翻倍;71家计算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6%、净利润增长21.5%,德赛西威净利润增速达到27.1%;在电力设备板块,69家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5.1%、净利润增长13.5%,欣旺达、格林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9%、22.7%。股价走在前面的板块,往往就是业绩恢复和增长更早、更强的板块。

从平均涨幅看,材料和信息技术板块涨幅居前——材料类公司平均涨幅在五成以上,信息技术板块平均涨幅也超过四成,明显高于全体样本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从牛股的股价表现看,并非完全脱离基本面“单靠情绪”:不少龙头公司近两年营收和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订单能见度、毛利率水平和ROE都在同步改善,股价更多是在对前期业绩和手中在建项目作出“补涨式定价”。

拆开来看,这批涨得最猛的“含科量”板块,大致有几个共通特征:一是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向上移动——从做标准件、低端件,转向高多层板、高端材料、核心零部件;二是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前置——在行业低谷期逆势扩产、上新工艺,导致今年景气回升时业绩弹性更足;三是客户结构和市场空间在外延——从单一国内客户走向头部整机厂、海外大客户,收入结构更均衡。

换句话说,这轮牛市里的“粤股领涨者”,更像是一批已经在产线和研发上“埋伏”了好几年的企业:当行业景气度抬头,资本市场只是顺势把它们的盈利能力和成长预期拉回到一个更匹配的位置。真正支撑起这些涨幅的,是车间里跑出来的产能、实验室里滚出来的新品,而不仅仅是能讲故事和概念。

热度在哪里?

深圳领衔,珠三角、粤东多点“开花”

如果把这些个股放回地图,会看到一张熟悉的“珠三角热力图”。

在翻倍股中,深圳企业占了约三分之一,广州有十多家,东莞有10家,汕头、佛山、惠州等地也各有亮眼表现。整体看,深圳、广州依然是最核心的集聚地,惠州、东莞等制造业重镇的平均涨幅则格外抢眼。

比如深圳,既有工业富联这样的“万亿俱乐部”成员,承接全球电子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升级需求;也有江波龙、影石创新等新锐力量,前者在存储芯片领域加速从模组商向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转型,自研主控芯片、切入AI数据中心存储,后者则在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上持续创新,代表着智能硬件的新一轮浪潮。

又如惠州、东莞,则集中了胜宏科技、鼎泰高科、思泉新材、开普云等一批高景气度的电子信息与新材料公司,它们撑起了当地“制造业当家”的股价表现。

这背后,是一条条完整产业链的支撑:深圳—东莞连成的电子信息走廊,佛山、顺德的先进制造集群,珠海、惠州的新能源与新材料基地……牛市里最活跃的资金,正在广东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里寻找更有“含科量”的长期标的。

涨幅之外:

企业到底做对了什么?

股价只是结果,复盘这些在榜单上脱颖而出的公司,大多有几个共通点:

一是专注主业、深挖赛道。

胜宏科技多年扎根高端多层板、HDI板等高精度PCB,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从“做板子”走到“做高端板子”,成为全球头部客户的数据中心与通信设备供应链一环;鼎泰高科则把精力押在刀具、材料、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上,在PCB等细分领域形成较强的议价能力;天际股份选择在六氟磷酸锂这样一个高度周期性的细分品种上持续投入,当前在手订单与产能利用率,是其“长期主义”的最好注脚。

这些企业往往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二是舍得在研发和人才上“砸钱”。

以江波龙为例,过去它更多以存储模组业务为主,如今明确提出向半导体存储品牌企业转型,自研主控芯片、提升自主封测能力,构建起从控制芯片到封装测试的技术栈,自研UFS4.1等高端产品,切入AI服务器和高端智能终端需求。

类似的故事,在一批粤系信息技术和新材料公司身上不断上演:持续提升研发费用占比、稳定技术骨干团队、推出更高附加值产品,让技术能力和治理结构一起构成企业的“内功”。

三是敢于逆周期布局。

无论是存储芯片、消费电子,还是新能源链条,这两年都经历过价格和需求的剧烈波动。但一些广东企业选择在低谷期坚持扩产和升级:比如天际股份在价格下行阶段继续推进募投产能,预期明年六氟磷酸锂出货量仍将显著增长;胜宏科技在下游调整时加大高多层板、服务器板等高端产品布局,如今都在行情回暖时迎来了“弹性更足”的业绩释出。

四是越来越多企业“生而全球”。

统计显示,今年广东A股上市公司中,有179家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

比如在高端嵌入式存储领域,江波龙的自研主控产品正处于多家全球Tier1客户导入阶段;在新能源材料、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一批“粤系公司”的主要增长也来自海外订单。

对这些企业来说,股价的上行,不只是情绪的躁动,而是全球订单、产能布局、渠道网络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股价表现到企业样本:

看见一个更值得投资的广东

股价涨幅表只是一个切面,但透过这个切面,已经能隐约看见一个更立体的广东企业群像:

一端,是数量庞大的上市公司和翻倍股,构成了这轮牛市中“粤股军团”的形象;另一端,是背后真实存在的生产线、研发中心和海外市场,是一批企业在技术、产品、治理和全球化上的长期积累。

这也许是这轮牛市给我们的一个提醒: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谁在短期冲到了榜单前列,而是谁在新质生产力的主赛道上,把时间和资源押在了“长线题目”上;不是股价一时高低,而是这些企业能否在下一轮周期来临时,仍旧站在产业链的关键位置

南方+记者 陈颖 张艳 唐柳雯

编辑 周煦钊 陈梅玉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