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乐童话:执守山海经,寻神话之美|走读制造美学之城

作者 罗靖瑜;章倩倩;刘冠希;钟雨晴 2025-09-23 06:31

企业名称:东莞市玩乐童话婴儿用品有限公司

所处镇街:茶山

产业类型:潮玩娱乐

美学体现:国潮山海经系列将神话美学与现代潮流创意文化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IP角色,并根据IP角色衍生出漫画、电影等多形态内容,构建起丰富立体的IP内容生态;工艺上建立了基于婴童玩具级别的严格品控体系,实现了视觉美学与触觉舒适的统一。

在《山海经》中寻找“美学种子”

在茶山的工业区里,藏着一处“不像工厂的工厂”。中国风亭台的大门前有假山、流水、小桥,旁边还有一座上古神兽“食梦貘”的潮玩巨型雕塑。这不是公园,不是影视基地,而是东莞市玩乐童话婴儿用品有限公司(下称“玩乐童话”)。

“食梦貘”手办。

“食梦貘”手办。

“如果空间本身缺乏美感,很难相信从这里诞生的产品会有美的灵魂。”创始人王振说道。他将办公区域布置得如同一座精致的中式园林,盆景错落有致,几只鸽子在檐下小憩,处处流动着江南韵味。

这份对传统美学的执着,也映射出王振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成立于2010年的玩乐童话,最初以母婴产品为主业,直至2022年毅然转型,聚焦“山海经国潮系列”,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人的神话IP。

《山海经》承载着原始先民的宇宙观,是视觉艺术中极具张力的美学母题。王振谈起开发山海经IP的初衷时说道,“它描绘山川大地、宇宙星辰,记录世界的缘起与演变,更承载着跨越时空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而“食梦貘”,正是他们从这本上古奇书中撷取的第一颗美学种子。

据考证,食梦貘的形象最早可追溯至中国先秦时期的“梦文化”,古人认为梦境是“魂魄游移”的产物,噩梦可能带来灾祸,因此需要“神兽”调和阴阳、守护安宁。食梦貘被描述为“似熊、黑白纹、食人梦”的瑞兽,后被日本、泰国等东亚文化吸收,演变为“吞噩梦、吐美梦”的治愈系神兽。

“食梦貘”木雕。

“食梦貘”木雕。

为了重现这一形象,团队耗时三年,走访了多地博物馆,查阅数百份古籍文献。“《山海经》中有文无图,历代解读众说纷纭,我们必须既忠于文本,又赋予现代表达。”王振介绍道。

2022年,历经三年的深入调研与细致考证,设计团队最终以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貘尊为原型——“象鼻、犀角、虎身、马蹄”,并融入现代潮流元素,打造出多款治愈系毛绒玩偶。该形象至今已迭代至3.0版本,例如犀角化作了花朵形态,并融入彩虹渐变色彩,寓意着吉祥与好运。

“食梦貘”毛绒玩偶新品。

“食梦貘”毛绒玩偶新品。

“我们仿古,但并不复古。”王振说。玩乐童话通过融合传承与创新,让神话的“神性”不再囿于古老典籍,而是融入现代生活的语境之中,完成对神话美学的当代诠释。

“美学种子”长成“美学宇宙”

如今,玩乐童话已发展成一家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和国潮系列IP品牌授权、动漫制作、动画发行的全产业链综合型企业。

以《山海经》为蓝本,除食梦貘外,玩乐童话还孵化了龙生九子、四小神兽等《寻梦山海》系列IP。

今年3月,以“龙生九子”为题材的热血漫画《谋生九子》于哔哩哔哩漫画平台开启连载。该作在画风上融合国潮元素与二次元表现力,在叙事中植入校园、友谊、对抗霸凌等青春议题,强调陪伴、热血和情感羁绊,推出后迅速登上首页推荐,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龙生九子”手办。

“龙生九子”手办。

与此同时,团队还在小红书开设“食梦貘”专属账号,以连载漫画的形式讲述食梦貘“除梦、造梦、解梦”的故事。《山海经》中仅提供了食梦貘的初始设定,缺乏完整故事,玩乐童话便以此为创作空间,展开了充满想象力的当代美学转译。

“梦”在此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隐喻,指向当代人普遍面临的容貌焦虑、人生遗憾与未竟心愿。“食梦貘”成为穿梭于人界与梦界的情绪疗愈师,化解现实中的心结与困惑,构建出既能吞噬噩梦,也能制造美梦的“梦境宇宙”。

这种以长线内容培育IP的模式,借鉴了宝可梦、海贼王等经典作品的运营逻辑:不依赖单一产品,而以情感联结与持续叙事维系用户粘性。

“四小神兽”手办。

“四小神兽”手办。

在线下体验方面,企业正在规划茶山“潮玩大道”和主题乐园项目。“我们认为IP乐园不应该只是拍照打卡地,而应该是有深度体验的故事空间。”王振表示。未来可能打造以山海经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区,让游客真正“走进”神话世界。

“我们不止是在做产品,更是在做文化创意。”王振提到,“迪士尼用百年构建了它的故事宇宙,而我们扎根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打造的是属于东方的‘美学宇宙’。”

从山海经的瑞兽,到穿梭梦界的守护者;从古籍文字到漫画、电影、实体乐园——这条路径背后,是玩乐童话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刻理解:不是符号的简单搬运,而是美学价值的再生;不是单一的产品输出,而是一场跨越行业、媒介与时间的内容共创。

“龙生九子”中第三子“嘲风”。

“龙生九子”中第三子“嘲风”。

对抗“快生意”,玩乐童话的“慢美学”

相比于许多追逐多元IP快速变现的潮玩企业,玩乐童话并未盲目追求IP数量,而是选择深耕“山海经”这一IP,以持续培育提升其影响力,坚定践行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

内容层面,仅“食梦貘”这一形象就已衍生出超过150个品类,覆盖母婴用品、珠宝、糕点等多元领域。同时,团队始终扎根于《山海经》这一浩瀚的文化宝藏,书中成百上千的神兽与传说,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目前已有数十个形象正在陆续开发中。

“食梦貘”系列手办。

“食梦貘”系列手办。

在工艺层面,玩乐童话专注于高端毛绒玩偶的打造。企业建立了基于婴童玩具级别的严格品控体系,从面料开始便不惜工本,与供应商共同研发亲肤、柔软的新型材质,追求视觉美学与触觉舒适的统一。每一道工序皆有规范,针距多少、尺寸几何,皆精确至毫米。全程由供应链管理中心严格监管,确保每一件产品都在细节中承载匠心。

“食梦貘”毛绒玩偶。

“食梦貘”毛绒玩偶。

“对我们来说,IP培育就像是养育一个孩子。”王振如此比喻其长期主义发展战略,“它需要经历早教、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完整成长过程。”这条路径没有捷径,他们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速成模式。也正因如此,团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他们的IP仍处于早期阶段。

但这并非谦辞,而是一种战略定力。在追逐风口的行业环境中,玩乐童话选择以沉淀为美,以时间为伴,书写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爆款故事,而是构建一个真正有文化根基、能够穿越周期、持续生长的IP世界。

统筹:靳延明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罗靖瑜 南方+记者 章倩倩

摄影:刘冠希

设计:钟雨晴

部分图片来源玩乐童话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