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洲大草原时速70公里的鸵鸟
来到广东会变成什么——
(不是脑筋急转弯)
在阳春市潭水镇盘新村的养殖场里
身高2米5,体重3百3的鸵鸟悠闲踱步
吃着本地食材,喝着山泉水
摇身一变大号版“广东走地鸡”
俗话说,什么物种来了广东都容易“熟”
这引进的养殖鸵鸟
最后自然也是落实到“胃”的...
有人就要问了
鸵鸟那么可爱怎么能吃鸵鸟?!
此处先分享一些
关于鸵鸟的冷知识:
广东是中国鸵鸟养殖的发源地之一
养殖鸵鸟的肉质松软且低脂
可以当牛排煎或同辣椒一起炒等等
此外,一颗鸵鸟蛋
大约含有3斤蛋液
能顶20多颗鸡蛋
而鸵鸟皮因为柔软耐用
也被广泛制作成皮包手套
鸵鸟羽毛制成的“鸵”毛掸子
不仅吸尘不掉毛还防静电
一句话总结
“鸵鸟浑身都是宝”
据阳春市东鸵牧业有限公司
负责人刘学强介绍
鸵鸟具有生长快、耐粗饲
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每只鸵鸟按照其羽毛、皮、肉等
市场价格计算高达3000多元
近年来,鸵鸟市场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鸵鸟养殖也成为了优势产业
而东鸵牧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
不仅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还成为链接当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光卖原材料,永远只能看行情吃饭
刘学强积极开拓了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把鸵鸟肉制作成鸵鸟肉干
鸵鸟肉丸、鸵鸟腊肠等产品
而这场转型之战
还需关键一环——品牌包装
美术生“误闯天家”之
我的甲方·好大一「鸵」
怎么把农村土特产打造成精品礼盒装?
一群“误闯天家”的美术生
收到了这个急单
点击观看美术生如何用一套方案
让鸵鸟走得明明白白又好看↓



当非洲鸵鸟来广东阳江,会发生什么?不再是生死时速,而是“大展鸿图”!
-看完笑完请回到这里-
包装要显贵,基础款就不要搭基础款
广美大学生动动手
就让鸵鸟肉从土味变“国潮”
一套套包装让鸟生实现阶级跨越
广州美术学院“牧业新韵”突击队
为东鸵牧业设计的多套品牌包装
于2024年9月正式投放市场
上线后不久的中秋节
公司在直播电商平台推出了
3000份鸵鸟食品礼盒装
很快都被抢购一空
美术生回村“再就业”
真的很顶!
农学生上岸了!
是村里的鱼塘
小时候,妈妈说
不好好读书就回家养鱼
长大后发现
好好读书能把鱼养得更好
这一次,农学生带着他们
一学期的研究成果
准备在云浮市稔村镇坝塘村
投放“智能养鱼”设备
点击观看农学生
如何拿下鱼塘塘主↓



“渔”跃乡村实践团,去年研发出一种新型智慧罗非鱼苗运输多参数监控设备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坝塘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养殖面积达745亩
以前养鱼,农户们大多靠的是经验
一旦遭遇极端天气
水体易恶化导致鱼类缺氧
处理不及时便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大学生脑洞大开
从实验室带来了一套好东西
最初,养殖户也存疑
“这玩意比我三十年养鱼经验还好使”?
但别看它简陋
鱼塘阿伯上手后摇身一变
“鱼塘霸总”
边喝茶边用手机“巡塘”
佛山大学的“渔”跃乡村实践团
研发的传感器
能实时采集鱼塘酸碱度
溶解固体含量、水温等数据
并自动上传手机云端
当水质数据超限度时
手机还会自动报警
鱼塘阿伯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掌握情况
无需频繁往返鱼塘,手拿把掐
更重要的是,通过设备参数
养殖户可以更好地把控
饲料肥料投放量, 减少水塘污染
不仅如此
“渔”跃乡村实践团还包教包会
在当地开展多场操作培训
确保养殖户能够熟练使用
同时,团队计划将设备
推广至云浮市其他渔业乡村
让更多鱼塘都有个“数字大脑”
让每条鱼都过上精致鱼生
不管是美术生、农学生
还是其他专业的大学生
这个暑假、田间地头
出现了许多大学生群像
他们让宁静的乡村再次鲜活热闹起来
把课堂里学的知识,拓宽的眼界
带给了乡村
让所学所知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说明
年轻的个体可以汇聚成
改变一方水土的力量
来源: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自阳江日报、广东阳江发布、广州美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编辑:sivir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