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跌超1/4,深国资系盈利难待解|解码A股深企财报⑦

作者 李荣华 2025-05-13 09:36

A股公司2024年度年报披露期结束,深国资系公司(即深圳市区国资国企实控的A股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如何?

深圳国资系实控A股公司有32家(入股A股公司未统计),均按期完成去年年报的披露工作。结合Choice,南方+对这类公司特点及业绩表现进行了简单盘点。

去年积极推进资产重组与配套募资

32家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主要为深圳市区两级国资委或市属国企及全资控股子公司。其中29家为深圳市国资委实际控制,有31家公司注册地址在深圳市辖区,1家在江西省赣州市。

2024年深国资系实控A股公司。

2024年深国资系实控A股公司。

32家公司分布在10个门类行业(按证监会分类),以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居多。32家公司员工总数达13.90万人,最近三年(2022-2024年)员工总数持续减少。

早年,深圳国企主要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服务等,近年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参股、控股优质制造业、供应链及新兴科技标的。

2024年,深国资实控A股公司推进资产重组与配套募资。比如,盐田港区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完成。深高速、深国际基础设施REITs相继成功发行上市,深圳港集团REIT扩募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案例并向全国推广,通过资本市场手段有效盘活了存量基础设施资产。

2024年,披露研发支出的公司有27家,研发支出共计43.36亿元,约占同期A股深企研发支出总和的4.31%,比重较低。研发投入规模居前企业有兆驰股份、深圳燃气、天健集团,而研发投入占比居前企业为中新赛克、建科院、ST英飞拓。其他的研发投入占比均较低,12家公司低于1%,这也与公司主营业务形态有关。

企业盈利能力整体面临挑战

2024年度,32家公司营业收入之和为3582.05亿元,同比下滑7.30%;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为归母净利润或净利)之和为153.69亿元,同比跌25.39%。

32家公司的营收之和与净利之和,分别占A股深企期内总量的5.21%和3.20%。

32家公司中,全部营收破亿,7家营收破百亿,7家亏损(去年5家)。营收增长企业有13家,净利增长企业有14家,其中9家营收净利双增,14家营收净利双跌。

这些企业中,深振业A营收同比增长率最高,达115.79%,却有15.68亿元巨亏利润;深水规院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最高,达278.10%。

销售净利率来看,2024年,盐田港、国信证券和卫光生物表现最好,盐田港尤其亮眼,达174.12%,但是,销售净利率高于10%的只有5家。整体来看,深圳国资系实控A股公司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以营收规模最大公司为天音控股、怡亚通为例,二者销售净利率多年偏低,且持续4年下滑,2024年分别为0.07%和0.06%。2024年天音控股营收达840亿,归母净利润仅为0.31亿元。天音控股和怡亚通均为供应链分销商,其中天音控股为手机分销领域行业龙头,而天音控股为快消品分销龙头,二者为控股股东深投控的重要收入板块。

A股深企2024年盈利能力指标。

A股深企2024年盈利能力指标。

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差距明显

市值方面,截至2024年底,32家公司总市值4460.00亿元,同比增长16.24%。其中,国信证券为市值龙头,达1076.59亿元,上百亿市值企业13家,100亿元以内市值企业有19家。

过去一年,市值增幅前三企业分别是深城交(170.25%)、盐田港(130.70%)、特发服务(91.07%),跌幅前三企业分别是ST英飞拓(-64.78%)、天威视讯(-48.29%)、ST特信(-27.58%)。

32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现差异较大,说明不同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经营一年赚取的利润与净资产(即股东权益)的比值,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的重要指标。

2024年,32家公司中仅有卫光生物、特发服务和兆驰股份三家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最高为12%),这三家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能为股东创造较好的回报。

净资产收益率在5%-10%区间的公司仅有9家,包括深圳燃气、盐田港等龙头,有一定的经营实力和稳定的业绩表现,但相比高净资产收益率公司,在盈利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上还有提升空间。

净资产收益率在0-5%区间的有13家,包括深高速、深城交等众多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业务转型困难或成本控制不佳等问题,导致资产回报率不高。

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的高达7家,像ST英飞拓、ST特信等亏损严重,负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极低,显示其面临较大的经营困境和财务风险。

采写/制图:南方+记者 李荣华

编辑 王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