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领先炼化企业,茂名石化70年累计贡献利税近6000亿元

作者 苏斯铭;刘栋铭 2025-05-11 14:38

70年前的5月12日,一纸批复让茂名荒野迎来命运转折,国务院批准筹建茂名页岩油厂,在这片尚未有城市轮廓的土地上,率先种下了南方油城的火种。如今,站在茂名石化厂区,1963年投用的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仍在平稳运转,这座新中国炼油工业的“活化石”,经过智能升级改造后,已经融入现代化智能工厂中。从荒草丛生的页岩炼油厂,到产品远销全球的炼化一体化巨头,茂名石化用70年光阴,在南海之滨书写了一部产业传奇。

2025年5月11日《南方日报》A03版。

2025年5月11日《南方日报》A03版。

如今,走进茂名石化的炼油、化工厂区,高耸的炼塔刺破苍穹,纵横的油管绵延如动脉,铁运站场机车轰鸣,水东港码头巨轮装卸繁忙,智能立体库的运输线穿梭不息。这里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不仅走进全国千家万户,更跨越重洋,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席位。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起点,正是70年前,第一代建设者在茅草棚里立下的“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

砥砺七十载:为国献油的坚实足迹

今年4月,茂名石化“七秩荣光看发展巨变”主题开放日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在露天矿遗址的斑驳矿坑边,在现代化厂区的智能控制屏前,人们聆听着岁月深处传来的回响。

当参观者来到茂名石化装置区,一座银灰色的“钢铁巨人”映入眼帘——1963年投用的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巍然矗立,巨型塔器表面布满纵横交错的管线。这套装置由初馏塔、常压塔、减压塔等核心设备组成,宛如一座立体的工业迷宫。

“别看它已服役六十年,经过不断技术改造升级,如今仍能日均处理原油超8000吨。”解说员的声音在装置区回荡。轰鸣的机泵声中,深褐色的原油沿着管线缓缓流入装置,经过蒸馏、分馏等工序,最终转化为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组分。管道里流淌的不仅是工业血液,更是新中国炼油工业从无到有的奋斗缩影。这座“活化石”装置不仅见证了茂名石化从页岩油提炼向天然石油加工的关键跨越,更以持续高效的运转,成为连接企业往昔与今朝的时光纽带。

时针拨回1955年5月12日,国务院一纸批复让茂名的荒野迎来转机,茂名页岩油厂正式获批筹建。在这片连城镇都尚未成形的土地上,第一代建设者用茅草搭起工棚,以大通铺为床,喝的是矿坑水,在矿坑水边安营扎寨。他们靠着肩挑手扛,在“开矿取宝大会战”中喊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硬是改写了广东无油的历史,为新中国战胜“贫油”困境点燃希望之火。

七十载风雨兼程,茂名石化紧跟时代步伐,历经四次重大转变、实现三大历史性跨越。从国内首套接炼西方原油常减压装置的轰鸣,到全国首座千万吨级炼油厂的崛起;从全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的建成,到炼化与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这家企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如今,茂名石化炼油厂,集厚重的历史与现代科技于一身,被誉为新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的“博物馆”,见证着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之路。

2023年11月,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开工,标志着茂名石化开启第四次跨越式发展新征程。该项目包括炼油转型升级和乙烯提质改造两部分,按照“减油增化”原则,落实“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总投资达300多亿元。截至2025年4月20日,该项目112个主项中的67个已开工建设。

“祖国和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这是茂名石化始终坚守的信念。70年来,茂名石化累计向社会提供石油化工产品5亿多吨,贡献利税近6000亿元,纳税额连续多年位居广东省工业企业前茅,成为华南和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发展新篇

在茂名石化“劳动创造幸福”劳模讲堂上,茂名石化研究院的吴江林讲述了劳模赵金波的故事。2021年起,赵金波牵头开展异壬酸成套生产技术研发。2024年11月,异壬酸装置顺利产出合格产品,各项指标与进口产品相当,标志着央企首套自主研发的异壬酸工业化装置成功落地。这一成果,是茂名石化推进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茂名石化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2016年6月,首套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产出Ⅱ类基础油,实现中国石化高端润滑油基础油国产化;2020年12月底,全球最大、国内首套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投用,使世界先进的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在我国实现工业化应用;2023年10月,5000吨/年液体橡胶装置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我国高性能液体橡胶国产化。

茂名石化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打造华南地区最强企业级炼化科技研发基地,建强院士工作站与博士后工作站,聚焦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领域开展研究。

近十年,茂名石化主动承担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5项、中国石化科技项目308项,牵头研发4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工艺技术,建成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合成润滑油中试装置,开发炼化新产品149个,产量和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石化系统第一。茂名石化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9项、中国专利授权298件、国际专利授权5件,成为中国石化首批创新型企业。

巨幅电子屏上数据跳动,AI系统精准分析……今年4月,茂名石化智能运营中心和AI问数助手正式投用,在炼油、化工中心控制室实现安全监管、生产运营、设备缺陷等18个业务系统420个重要指标的实时集成展示,为这家成立70年的老牌石化企业注入智能化新动能。

这是茂名石化构建“数据+平台+应用”的新模式。2024年,茂名石化全力打造“数智茂名石化”,深化“两化”融合。目前,茂名石化智能制造成熟度从2020年的2.58提升至2024年的3.65,“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保持最高级别AAA级认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茂名石化实现生产、设备等15个业务域全信息化支撑,建成企业级“云上数据湖”,完成5G+新一代巡检建设,实现5G+人员聚集风险监测分级预警,投用智能立体仓库、无人仓库等智能化应用。今年以来,茂名石化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开发“小茂AI制度问答”等应用,助力管理效率提升。

“在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织的历史进程中,炼化企业正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实施智能化发展战略不仅是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而且是践行‘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茂名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尹兆林表示,茂名石化将以建设“数智茂名石化”为目标,通过技术赋能、产业融合,促进本质安全、效率革命、绿色转型,重塑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行业向数智化革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企业担当: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这里满眼绿意,花草飘香,完全不像传统印象中的工厂,更像是一座花园。”在茂名石化公众开放日,媒体记者的惊叹声,道出了这家老牌企业的绿色蝶变。从1975年率先成立环保机构,到如今构建起全链条绿色发展体系,茂名石化以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仅绘就了“污水池里养金鱼,作业区上白鹭飞”的和谐图景,更将绿色基因融入企业责任担当,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新路径。

走进茂名石化,现代化厂区内草木葱茏,生态净化水场波光粼粼。近10年公司累计投入35.83亿元实施节能降碳项目,建成93个绿色基层单元,实现炼油、化工正常工况火炬零排放。作为国内首家生产国Ⅴ汽油的炼化企业,茂名石化如今出厂油品已提前达到国ⅥB、国Ⅵ标准,81项“能效提升”项目使其连续获评能效、水效“领跑者”。在“无废企业”建设中,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98%,十年节水9520多万吨,相当于7个西湖的水量。已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37.7兆瓦,其中港口一区光伏项目是中国石化炼化企业华南地区最大光伏项目。

绿色发展的实践,折射出茂名石化“国企为民”的初心。在茂名街头巷尾,“爱暖油城”志愿服务队的红色身影成为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线。公司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相关案例入选全国创先争优优秀范例。近十年,3800多万元投入乡村振兴,1100多万元支援灾区建设,国家危化救援茂名石化队千里驰援湖南华容抗洪,展现央企担当。

“让企业更好,让员工更幸福”不仅是口号,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茂名石化实施六大党建工程,在重大任务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党委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企业践行“枫桥经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出全国文明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金字招牌。从教育帮扶江西瑞金上塅小学,到每年处理地方企业20万吨废水,茂名石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国企强国、驻粤兴粤、在茂为茂”的责任担当。

尹兆林表示:“绿色发展与民生责任,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石化企业,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向着世界领先炼化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续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撰文:苏斯铭 刘栋铭  张亚培

图片:茂名石化提供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