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技师学院与东莞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基于PCBA工厂成品的智能仓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聚焦电子配件生产企业成品下线到出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成功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分拣与高效存储。目前,相关成果已在企业生产环节应用。
聚能成势,实现成品仓储新质效
随着PCBA行业高速发展,成品仓储环节对智能化、自动化提出更高要求。但成品从下线至入库存储仍面临操作繁杂、效率低、差错率高等突出问题。为有效破解这一行业痛点,学院与东莞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联合攻关,通过遗传算法优化路径,创新AGV零件设计,共同研发出一套从成品下线到入库存储全流程自动化的智能仓储系统,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了新动能,助力PCBA产业加速迈向智能化转型。
深耕一线,助力企业高效生产
项目历时3年,团队多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与验证,围绕PCBA成品从生产线对接自动下线、自动分拣、入库、存储流程等关键环节持续攻关,成功实现72条生产线成品自动下线对接,AGV自动搬运,扫码枪智能分拣,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系统运行出错率降至零,线上及线外运作效率提升31.2%。通过遗传算法优化AGV调度系统运行路径和系统协作,节省人力51人次,成品流转周期由7天缩减至1.25天,出荷压缩40分钟/车,每年减少员工行走86万公里,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显著提高了整体运营效能。
创新成果,赋能智能仓储升级
经过多轮研发攻关,团队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包括:
自动对接双向传送机构:通过将该自动对接双向传送机构安装至成品下线端口,实现不同工位之间及物品上下料时与对接装置自动对接传送,智能化程度高,搬运货物定位精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
图1.自动对接双向传送机构
图1.自动对接双向传送机构
AGV驱动避震机构:通过在AGV小车底盘设置弹性件,减少底盘上部件的震动移位的可能性和减弱底盘上部件对底盘的压力,在小车路过不平地面时起减震作用。
图2.AGV驱动轮避震机构
图2.AGV驱动轮避震机构
单边铰链缓冲机构:通过在AGV小车底盘安装单边铰链缓冲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价格低廉、排列紧凑的特点,解决了传统AGV运输重物时,车体体积过大,面对狭窄空间时车体难转弯、难运输问题。
图3.AGV单边铰链缓冲机构
图3.AGV单边铰链缓冲机构
AGV底盘齿形弹性机构:通过在AGV小车底盘安装可自适应地面不平度的AGV底盘齿形弹性机构,解决了AGV小车路过不平整地面时出现底盘晃动幅度大、驱动轮出现悬空的问题,确保货物安稳,提升停车精度。
图4.AGV底盘齿形弹性机构
图4.AGV底盘齿形弹性机构
双层折叠周转架:采用质量较轻的铝型材,减少了搬运困难程度,降低了成本,采用双层可折叠方式设计,提高了搬运效率,减少了存放时的占地面积,将搬运时间提高1倍。
图5.双层折叠周转架
图5.双层折叠周转架
产教融合,驱动双向赋能共赢
记者获悉,该项目由东莞市技师学院高级技师/物流管理讲师郭亚利带领专业教师联合东莞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忠义及技术骨干共同完成。目前项目已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软件著作专利、发表专业论文1篇。校企双方紧密协作,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一线的迅速转化。团队开发的智能仓储系统以及技术成果已在实际生产环节中获得良好反馈,不仅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更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团队将继续与东莞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深入合作,不断探索科研与教学双轮驱动的新模式,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际工作场景、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学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企业也将在学校科研支持下,加速技术升级与转型,双方将在协同创新中实现互促共赢,共同助力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撰文:南方+记者 龚名扬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