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深企2024成绩单亮眼:综合实力居前,营收逆势增长

作者 李荣华 2025-05-15 12:43

记者5月14日从深圳证监局获悉,深圳共有423家A股上市公司(深交所342家、上交所72家、北交所9家),4月底均披露了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整体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稳居国内前三

制造业底盘愈发坚实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三。截至4月底,深圳上市公司家数占全国总家数的7.8%,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深圳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净资产近6万亿元,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三。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53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7.8%,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19.89万亿元。从全国上市公司分行业总市值规模看,深圳的电子、汽车、医药生物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公用事业、金融、通信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计算机、机械设备等行业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营业收入逆势增长。2024年度,深圳上市公司超七成盈利,超四成净利润增长。共实现营业收入6.88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为主要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城市。共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4,804.74亿元,同比下降5.3%。深圳上市公司共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净资产收益率达8.1%,在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二。

全国主要城市上市公司2024年度发展情况

全国主要城市上市公司2024年度发展情况

“制造业当家”特征明显。2024年,深圳398家实体产业上市公司(不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下同)共实现营业收入4.51万亿元、净利润1,870.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3.1%。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65.6%和38.9%,较上年分别提高了2.9个百分点和3.7个百分点。其中,2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净利润1,586.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9%、11.4%,是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的重要支撑。

头部上市公司引领高质量发展。截至4月底,深圳总市值超过五百亿元的头部上市公司共22家,市值规模合计4.94万亿元,分别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5.2%和57.9%。2024年,该等头部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3万亿元、净利润4,549.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0.1%。其中,比亚迪、中国平安、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顺丰控股、东鹏饮料、国信证券、深南电路、华润三九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发展韧性增强

出海突围创新动能足

国际化布局实现纵深突破。2024年,深圳共3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海外销售收入情况,占公司总数的76.6%,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11,363.85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6.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66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比重超50%;传音控股海外业务收入比重达98.2%且同比增长10.0%,同为股份海外业务收入比重达97.3%且同比增长8.1%。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新三样”成为上市公司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深圳16家“新三样”上市公司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2,832.37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比亚迪业绩抢眼,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2,218.85亿元,同比增长38.5%;欣旺达2024年度海外业务收入234.31亿元,同比增长14.5%。

优势产业增势持续强劲。电子行业、汽车行业与“新三样”行业成为具有深圳特色的优势产业。2024年,深圳110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98.68亿元、净利润602.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22.1%,其中收入增长对深圳整体贡献率达60.3%。9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149.73亿元、净利润419.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1%、26.2%。16家“新三样”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0%、36.2%。

创新研发投入力度攀升。2024年,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967.13亿元,仅次于北京,且同比增长10.8%。其中,比亚迪的研发支出超540亿元,位居全国上市公司首位;中兴通讯的研发支出超250亿元;22家公司的研发支出在10亿元以上。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平均研发强度4.4%;16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研发强度达7.0%,促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37家超过20%。

回报市场社会

纳税分红回购热情高

社会责任践行成效深化。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共支付税费合计3,742.53亿元,相当于当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数的36.6%。员工总数达404.23万人,同比增长8.7%,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支付职工现金合计7,766.44亿元,人均19.21万元。共176家深圳上市公司发布ESG独立报告,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深圳上市公司全年分红额超股权融资额10倍。深圳共271家上市公司宣告派发2024年现金分红1,762亿元,远超全年股权融资额(144亿),达当年深圳上市公司总家数的64.07%,占盈利公司家数的90.94%;股利支付率高达39.40%,企业回馈能力强。其中招商银行分红金额超500亿元,中国平安超200亿元,比亚迪、工业富联超100亿元。

资本运作赋能高质量发展。2024年,深圳109家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涉及金额达150亿元;32家次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发布增持计划,金额超6亿元。深圳7家公司完成IPO,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本加速汇聚。2024年以来披露或完成资产重组交易475宗,披露金额合计1,113.50亿元。其中,华润三九以现金60.74亿元收购天士力28%股权,为“A控A”典型案例;立讯精密拟现金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公司股权,交易金额达40亿元,加快公司汽车产业的产能全球化进程。

2025年实体产业上市公司开局良好。2025年一季度,深圳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规模分别超1.52万亿元和1,300亿元,规模均仅次于北京,居第二位;同比增速分别为5.1%、-6.6%。

全国主要城市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发展情况

全国主要城市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发展情况

从营业收入规模看,深圳上市公司中位数为3.79亿元,超五百亿元公司有6家;同比增速中位数为7.7%,265家实现增长,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62.6%。从净利润规模看,中位数为0.18亿元,盈利公司共297家,盈利超百亿元公司有3家(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从净资产规模看,中位数为20.61亿元,超千亿元公司有11家。

南方+记者 李荣华

编辑 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