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吃店,何以温暖一座城?遂溪“肥娟小吃店”诠释最好的答案。这家县级小店凭借“1元火鸡面”的惠民诚意与免费电视的温情陪伴,从市井小店一跃成为全民追捧的顶流。肥娟夫妇用烟火日常搭建“临时托儿所”,与学生上演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让小店成为城市温度的具象表达。
现象级IP“肥娟小吃店”,也成为遂溪宣传思想文化破圈突围的关键密码之一。遂溪县传播肥娟夫妇的温暖故事,推选“肥娟夫妇”获评广东“微文明之星”,带动城市善意回响;聘请肥娟夫妇为文旅推荐官,向外界递出 “甜美遂溪” 的城市名片。
回望奋斗之路,温暖与力量始终是遂溪大地最动人的底色。遂溪县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聚焦时代精神新内涵,紧扣“思想铸魂”总基调,激活“发展引擎”驱动力,着力谱写大宣传格局新篇章,将宣传优势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开辟新局面、展现新气象。
理论铸魂 点亮“全覆盖” 思想灯塔
理论之光,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思想之音,似清泉流淌润泽城乡。
近年来,遂溪县深度融合线上平台与线下阵地,让传统方式与创新举措并驾齐驱,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实现思想引领“全覆盖”。
以 “关键少数” 带动 “绝大多数”,让理论学习有深度。
遂溪县深学细研和“四下基层”两手抓,统筹指导和列席旁听相结合,去年全县共开展290余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以党的创新理论、主流意识形态武装“关键少数”。去 年至今年5月初,全县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390余次专题学习。
以 “多元声线” 编织 “立体声场”,让理论宣讲有温度。
遂溪县创新宣讲体系,深入基层一线,打造由党委领导、宣传部门指导、有关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立体式大宣讲格局。
具体来看,县委主要领导组建县委宣讲团,高质量贯彻宣讲工作;各镇街宣讲队伍火热开展“我是委员我来讲”活动;理论宣讲团、百姓宣讲团、老干部方言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等广泛动员群众,实现专业化、精准化宣讲。
“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各宣讲团使出“十八般武艺”,使宣讲内容直抵人心,引发共鸣。去年至今年5月初,全县开展各类宣讲672场,服务超过55800人次。
老干部方言宣讲团凭借深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理论根基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用雷州话、白话等本土方言,在树荫下、小广场、农家书屋等场所,把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转化为百姓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党的声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遂溪县百姓宣讲团创新“宣讲+文艺”形式,用接地气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其中。去年,遂溪县结合国庆晚会活动,在北坡镇开展遂溪县“文化赋能百千万 助力高质量发展”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百姓宣讲活动,让理论从“高处”走向“身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
傅晓冰 摄
傅晓冰 摄
一场场充满烟火气的宣讲赛事,让大道理更贴近“小日子”。遂溪在全县范围内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小达人”比赛、“讲好遂溪故事 小小讲解员”演讲比赛、“讲好遂溪故事 传递遂溪声音——我为遂溪代言”宣讲达人比赛、遂溪县百姓微宣讲比赛等宣讲比赛活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宣讲员和宣讲作品,透露着基层干部群众将鲜活实践融入百姓宣讲的大胆创新,增强了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拓展学习时空,遂溪县打造云端课堂,通过“学习强国”·遂溪融媒号、遂溪融媒、遂溪先锋等线上平台,打造系列“微党课”,将党的创新理论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鲜活案例相结合,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开展“指尖上的学习”。
舆论聚力 讲好遂溪发展故事
遂溪的时代强音,通过全媒体矩阵澎湃传递。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精品跃入大众眼前,唱响主旋律。
近年来,遂溪县创新传播方式,建立全方位宣传机制,链接资源,持续加强与国家级、省市县各级媒体联动共进,电视台、纸媒和新媒体多种宣传渠道协同互补,拉动自媒体紧密结合、纸媒与短视频“燃爆式”、全覆盖宣传,联动各方力量,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绿美遂溪生态建设等方面激发“化学反应”,以“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出巧招、实招,形成“传播力—生产力—凝聚力” 的三维成效体系,讲好遂溪发展故事。
在文旅破局的赛道上,遂溪以“差异化”为密钥打开新境界。
抢抓流量密码,遂溪县以多元方式为孔子文化城、螺岗小镇等景区引流,推动遂溪文旅产业发展。据了解,今年春节、“五一”期间,共有20万人次涌入孔子文化城,展现了遂溪文旅融合的新活力。
串珠成链促文旅蝶变。遂溪深入挖掘醒狮、儒家、红色、长寿养生等文化元素,依托“六色”文旅资源,因地制宜构建“旅游+”路子,打造特色鲜明“六色”文旅品牌,推动“甜美遂溪”出圈。
值得一提的是,遂溪以南粤古驿道为纽带,盘活建新镇、城月镇、岭北镇等镇古村落、文物、遗址遗迹等,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创新建设运营方式,策划古驿道主题游径,开发多样化古驿道旅游产品,促进古驿道沿线经济发展。
品牌建设的沃土上,遂溪正培育出甜美的 “生长逻辑”。
第二届甘薯文化周活动现场,多名网络达人、大V博主、宣传大使现场直播带货遂溪甘薯。林日清 摄
第二届甘薯文化周活动现场,多名网络达人、大V博主、宣传大使现场直播带货遂溪甘薯。林日清 摄
从 “我在乌塘有棵仙品荔” 的营销,到领导干部化身 “数字农夫” 网络种草,古老的荔枝产业在创新中焕发青春。甘薯文化周的舞台上,甘薯百亿元全产业链产值频频出圈,是遂溪通过“科技解码+ 品牌矩阵+场景展示”构建现代农业示范样本,推动甘薯从初级农产品向高附加值产业跃迁的生动实践。第二届甘薯文化周吸引《人民日报》《中国食品报》等3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启动仪式吸引线上近100万人次观看。
把长寿养生文化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有力抓手。遂溪县举办“广东遂溪‘九九重阳百岁节暨2024年遂溪国际长寿养生基地康养品牌推介活动”和“《跟着国乐去旅行》‘山海遂长’重阳国风音乐会”,在新媒体平台播出观看近295万人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多频次的对内对外宣传,为遂溪高质量发展建设应声造势。
作为“国际长寿养生基地”,遂溪县致力打造“长寿遂溪,康养胜地”品牌,已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长寿之乡品牌建设的“十大亮点工作”称号。近日,在2024年度长寿之乡品牌建设亮点公众票选中,遂溪县以总票数第一的战绩荣登榜首,人气数占人气总数96%,再次擦亮长寿康养品牌。
在县域经济转型的棋局中,遂溪深谙 “造势”与“蓄势”之道。遂溪县大胆走出去吆喝,稳步引进来企业,多渠道宣传遂溪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营商环境,以商招商、专业招商、联合招商、精准招商,催化传统产业向食品工业、硅基和锆钛新材料三大百亿产业转型。
文化赋能 绽放人文新风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从八千年前,南粤先民在江洪鲤鱼墩建成“雷州半岛第一村”,到一千年前成为汉风唐韵的岭南名县,再到一百年前打响南路人民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遂溪一直站在历史浪潮之端,带来回声独特的人文脉动。如今的遂溪,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注重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结合遂溪历史文化打造古今交融的县域城市新版图。
非遗文化“走出去”,优质流量“引进来”。拥有22项非遗的遂溪积极培育非遗产业新引擎,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推动遂溪醒狮、北坡游鱼等优秀非遗文化向非遗经济转变。
作为“中国醒狮之乡”,遂溪醒狮团去年获邀登上庆祝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等重要活动13次,并多次受到央视、新华社等央媒报道。龙湾村狮头彩扎技艺传承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狮头彩扎基地,每年生产狮头约2万件,远销美国、新加坡等几十个国家,成为海外华人心中重要的文化符号。龙湾龙狮艺术团作为广东唯一的参赛队伍,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最高殊荣。
遂溪灯光狮亮相全国首部军事主题海上实景演艺《军港之夜》。吴东俊 摄
遂溪灯光狮亮相全国首部军事主题海上实景演艺《军港之夜》。吴东俊 摄
在遂溪当地,2023年第一届广东龙狮锦标赛、2024年第二届广东龙狮锦标赛、遂溪醒狮文化季系列活动、2025年“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暨湛江市一小时民俗文化精品展演”等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醒狮之外,遂溪其他非遗以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受到越来越多人追捧。去年及今年两届广东(遂溪)北坡游鱼文化周带动经济收入超1600万元,实现“文化流量”向“经济增量”的转化。在丰富主流非遗内涵的同时,遂溪县还将持续挖掘制糖技艺、海产干货晒制、海上龙舟等特色非遗的价值,不断盘活非遗“存量”。两届江洪海上龙舟赛吸引15万人前来观赛消费,以非遗创新的模式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
文化惠民的春风,吹暖遂溪的每一个角落。2024年来,遂溪定期开展送春联、送全家福、文艺汇演等各类文艺志愿活动。县文化馆实行“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大赛”的常态化、长效化服务,每周免费开放两至三场曲艺表演,受众达4000余人。开展下乡惠民活动。组织文艺家深入社区、乡镇等地开展读书分享会、文艺演出、采风、艺术教育培训辅导等多形式文艺下乡活动18场次,开展“百千万工程”主题采风创作活动3场次。
遂溪强化红色资源、 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依托红色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不断加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革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连续六届荣获 “广东省双拥模范县” 称号的遂溪,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通过建立军地联教共育机制,不断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持续擦亮 “红色热土·英雄遂溪” 的双拥品牌,让国防观念深入人心。
文明浸润 激发向善新动能
近日,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最美最佳”先进典型名单公布,遂溪县李国萍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李国萍退休后于2019年以“二次创业”姿态投身公益事业,担任遂溪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她凭借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卓越的组织能力,将零散的志愿力量,凝聚成574支多类型志愿者队伍。5年多来,全县6万多名志愿者累计开展11000多场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近200万小时。
微光成炬,典型的从个人带动更多人。遂溪县深挖遂溪人善良真诚、乐观励志、坚守初心的人文精神,结合优良传统文化如长寿文化、敬老文化开展典型人物、“孝敬寿星模范家庭”等评选,让善意如春风化雨,浸润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抓活文明实践,文明春雨润人心。遂溪县提升、依托遂溪孔子文化城等文明宣传平台,深入打造36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为重点时机,开展知识宣讲、文艺展演、文体比赛、手工制作、扶贫济困等形式文明实践,开展“有喜事来种树”,传播文明新风。
在文明实践的广阔天地里,社会工作者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遂溪县实现全县社会工作服务站100%全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全覆盖。作为标杆典范,遂城街道社工站匹配社区需求,结合团队优势,利用场地优势,运用“五社联动”机制,激活社区内生动力,撬动各方资源联动,扩大服务和影响力。不久前,遂城街道社工站获评“广东双百工程”标杆站。
3月27日,遂城街道城东社区在辖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主题活动,形式为观看儿童公益视频,服务29名儿童。遂城街道供图
3月27日,遂城街道城东社区在辖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主题活动,形式为观看儿童公益视频,服务29名儿童。遂城街道供图
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今年2月以来,遂溪县文明办聚焦“三个用力”,正式开启“虹桥——走向更美好”儿童课外乐园活动品牌的塑造之路,全力为儿童课外教育增添助力,注入全新活力。在活动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1+N”模式,以观看公益视频为基础,灵活融入知识讲座,组织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友谊,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有效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宣传、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网信、城综、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护苗”专项行动及网络、中小学校周边等社会环境监管有力。
乡村文明治理方面。遂溪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全县文明实践超过一万次,服务民众超过百万人次。陈家村“妯娌”组合、田增村“和事堂”模式、克须村“美丽庭院”积分制、杨柑镇“村投”垃圾治理等创新举措,带动村民们积极参与“村中事”,推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些扎根乡土的治理密码,如同文明根系深扎沃土,生长出可复制的乡村善治样本。
南方+记者 傅晓冰 通讯员 吴凤柳 王佳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