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广东荔枝承包你的夏天!这场宣讲向你发出热情邀约

作者 尚黎阳;郜曈 2025-05-20 20:36

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从“小荔枝”到“大产业”,从“甜蜜果”到“致富果”,广东荔枝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5月20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茂名市委宣传部协办的“荔枝季·我与荔枝的故事”专场宣讲活动在中国“荔乡”茂名举行。

“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广东的甜蜜!”“用广东荔枝承包你的夏天!”……在这场以荔枝为媒的盛会上,宣讲员们不仅分享了有趣的荔枝故事、动人的创业经历,更向四方宾客发出热情邀约。

他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写好“甜蜜经济”新篇章,不断推动广东荔枝从“走出去”到“走上去”,以荔枝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古老荔枝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非广东独有,却是广东最盛。在活动第一篇章“红荔千年”,宣讲员们带大家一探荔枝的“前世今生”与种业之路。

“说到荔枝,大家会想到什么?”中国荔枝博览馆讲解组副组长梁秋莹以关于荔枝的3个历史故事,介绍了荔枝的“前世今生”。而在当下,荔枝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作为茂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白糖罂荔枝,恰逢“520”前后迎来成熟期,“520・我爱荔”正是茂名全力打造的特色IP形象。位于高州市根子镇的贡园,也已成为荔枝文化的重要地标,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公益拍卖活动,拍卖所得款项多用于乡村振兴,让古老的荔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纵观荔枝文化史,广东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赵飞沿着历史脉络,讲述了荔枝与岭南的渊源。岭南是荔枝实现人工栽培的源地之一,不少古代文献都说:“荔枝始传于汉世,初惟出岭南”。7月25日起,广东出品的电影《长安的荔枝》还将全国上映,这部作品正是对唐代岭南进贡荔枝史实的艺术演绎。时至今日,广东仍是世界荔枝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主阵地,2025年1月,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荔枝的繁衍与传播主要依赖于实生播种、高空压条和嫁接这3大技术,它们共同构成了荔枝基因多样性的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凡超分享了荔枝种植技术的传承与革新。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现存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是世界最大最全的荔枝种质资源圃。基于这些资源,科研人员完成了荔枝基因组测序工作,在过去的20多年,选育出仙进奉、冰荔等50多个优良新品种。凡超认为,随着基因工程和智慧农业技术的全面渗透,未来的荔枝产业将迎来新的变革,不仅在经济上取得成功,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技术新品种助力实现“荔枝自由”

自5月开始,广东荔枝季正式开启。这些岭南佳果,不仅是年产值超百亿的富民支柱,也助力着“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在活动第二篇章“荔链新枝”,宣讲员们讲述了“土特产”如何闯出“大市场”。

冰荔可谓是荔枝界的“网红”品种。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马锞讲述了两代科技工作者持续攻关选育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同事在一棵不起眼的树上,发现几个荔枝颜色特别红,味道也不错,于是采集接穗嫁接在其它树上,开始了研究。这就是早期的冰荔树,但因坐果率低,一直难以推广。为提升产量,2009年起,马锞和同事一起反复实验,坚持到第6个年头,他们发现,当花穗长至8—10厘米时,通过药剂处理能有效提升坐果率。受益于这项技术,冰荔推广走上了“快车道”。新技术、新品种,正在帮助克服荔枝“大小年”的差异,让大家早日实现“荔枝自由”。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茂名综合试验站站长赵俊生见证了广东省优势产区产业园等项目接连不断落户茂名,给茂名荔枝产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的建成,为育种研究和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中国荔枝博览馆的建成,成为展示中国荔枝文化的重要窗口;团队还建设了荔枝产业大会会址,吸引全国专家、企业汇聚茂名,共商荔枝发展大计,大大提升了茂名荔枝区域品牌影响力。

“当我劝年迈的父亲别再管那些荔枝树时,他说‘我不管谁管’,我的心一下被击中了。”因被父亲点燃了热情,东莞壹浩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蔡建权开启了农业之路,让观音绿荔枝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让种植更科学,他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水肥系统安装工程队、嫁接服务队、果园管理服务队、无人机服务队……在科技助力下,创新的空气搅拌技术改变了传统人工拌药的低效模式,搅拌效率提高80%;水肥一体化系统只需打开开关,就能让每棵树都“喝”到精准配比的营养液,平均增产30%。

作为一个在惠州市镇隆镇长大的客家妹子,惠州市红美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宏美春最难忘的就是家乡那漫山遍野的荔枝红。如何将镇隆荔枝推广出去?她想了不少办法:联合专家研发制作荔枝红茶,凭着“真荔枝、好红茶、无添加”的高品质,拿到了2017年全国茶博会的金奖;设计荔枝文化礼盒,把荔枝干和荔枝红茶组合卖;中秋节、春节等节日,研发荔枝月饼、荔枝酥……如今,她的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00多户农民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新农人”做强荔枝“甜蜜产业”

“小荔枝”背后是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在产业革新的浪潮中,“新农人”们带着荔枝闯世界,书写着这一代人的“荔香情长”。

黄田荔枝是深圳市宝安区的瑰宝。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黄田荔枝品牌联合创始人唐国林分享了推广黄田荔枝的心得。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下,黄田荔枝产业从单一的鲜果销售拓展至精深加工、文旅融合、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模式,形成了荔枝酒、荔枝汽水、荔枝面膜、荔枝口红等多元化产品。黄田村还举办多届荔枝文化节,通过“荔枝+音乐+潮玩”模式,吸引了数十万游客到荔枝园采风打卡;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让黄田荔枝“出圈”,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在我的记忆里,荔枝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荔枝大王”品牌创始人陈小敏讲述了回乡创业的经历。数年前,他辞掉稳定的工作,回乡承包山头种荔枝,并坚持优化种植技术和荔枝品质。直播电商打开了销售市场,如今,陈小敏的自有基地从200亩扩展到1000多亩,合作基地覆盖广东、四川等地,年产量达200万斤,还注册了“荔枝大王”品牌。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周边果园,提供就业机会,周边农户也一起受益。“去年,通过电商、社区团购、批发市场等渠道,我们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销售300万斤!”陈小敏自信表示。

从一名普通的农业电商从业者成长为“卖荔枝的广州靓仔”,再到“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从化荔枝营销工作者曾发超分享了从化荔枝从田间走向全国的秘诀。在产品端,他带领团队创新营销模式。比如,为让北方消费者更快尝鲜,团队与物流企业合作,打造了“从化—哈尔滨”极速配送线,最快6小时就能让冰城市民吃上枝头鲜荔。在人才端,团队联合从化9所高校,发起“高校+农产品”计划,免费培训学生主播,教他们如何设计话术、运营账号。如今,这些学生中有人成了独立主播,有人回乡创业,真正实现了“带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致富”。

南方+记者 尚黎阳

编辑 卓佩仪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