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遇大湾区!十五运赛场交出高分“文明答卷”

点解 2025-11-20 11:15

十五运会即将闭幕,但一些动人的瞬间依然清晰:

掌声不再只为冠军响起;

选手意外跌落时,看台传来的是整齐的“加油”;

6万人在55分钟内有序离场,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广州速度”……

这场体育盛会,让我们看到了比奖牌更闪耀的风景——文明。

这背后,是周密组织志愿者温暖服务市民自觉科技加持的共同成果。

文明,已成为大湾区人内化于心的素养,是城市与市民共写的温暖篇章,并将持续传递。

场上默契

让文明成为“肌肉记忆”

默契,是这届全运会最动人的语言。

它不仅体现在观众的文明观赛素养上,更闪耀在运动员之间彼此尊重、传承互助的体育精神中。

在佛山南狮决赛的惊险时刻,选手从高桩意外跌落,全场观众没有哗然,反而爆发出整齐的“加油”声。

11月11日下午,十五运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项目决赛举行。廖明璨 戴嘉信 摄

11月11日下午,十五运会群众展演舞龙舞狮项目决赛举行。廖明璨 戴嘉信 摄

“广东人精神,边度跌低,边度爬翻起!”这份及时的鼓励,让选手迅速调整状态,最终完美完成后续动作。

这样的默契已成为十五运赛场的“标配”。

男篮决赛夜,专程从佛山赶来的翁小姐感叹:“一到防守回合,不需要指挥,全场自发高喊‘防守’!”

更让她感动的是,“球迷不分彼此,谁进球都报以热烈掌声。”

11月12日,十五运会男篮成年组决赛,现场有序而热烈。张由琼 摄

11月12日,十五运会男篮成年组决赛,现场有序而热烈。张由琼 摄

女篮赛场则藏着另一种“无声的默契”。

球员罚球时,喧闹的看台瞬间安静;有热心观众自制“静音提示卡”,当邻座手机响起,只需轻轻一递,对方便会心一笑,立即调至静音。

江苏队主教练陈生萍感慨:“热烈但不喧闹,这是对比赛最好的尊重。”

11月10日,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观众在球员发球前暂停助威。董天健 摄

11月10日,全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观众在球员发球前暂停助威。董天健 摄

在澳门乒乓球馆,球员发球时全场屏息,得分瞬间才爆发出雷鸣掌声;

香港学生小陈自觉将充气棒换成纸质手幅,还自带垃圾袋做到“人走场净”。

这些细节,正是文明观赛最真实的写照。

赛场上,运动员之间的默契同样令人动容。

第十五届运动会游泳项目比赛现场。朱洪波 吕诗俊 摄

第十五届运动会游泳项目比赛现场。朱洪波 吕诗俊 摄

18岁小将张展硕拿下游泳首金,孙杨毫不吝啬点赞,称他“有望扛起中国男子中长距离游泳项目的未来”;

跳水赛场上,天津队苏家杰意外失误,山东队教练第一时间冲上去保护;

赢球后的朱婷,被对方队员围着合影,她笑着一一配合。

这些瞬间,让赛场超越了竞技的边界,成为映照体育精神与人文温度的一面镜子。

最动人的是那些超越胜负的温情时刻

十五运会女子200米混合泳于子迪夺金。受访者供图

十五运会女子200米混合泳于子迪夺金。受访者供图

13岁小将于子迪打破亚洲纪录后,与遗憾落败的余依婷紧紧相拥;

在游泳跳水馆内,观众曾先生发现:“你根本没法从掌声大小判断谁跳得好,每个选手得到的鼓励都一样热烈。”

从观众到选手,从场内到场外,十五运会让人看到的,不只是比赛的输赢,更是深入人心、落在细节的文明。

场外功夫

为文明“温暖护航”

如果说赛场上的文明素养是盛开的鲜花,那么场外的精心筹备就是培育鲜花的土壤。

赛事尚未启幕,文明新风已悄然吹拂。

一份由执委会联合媒体发布的《文明观赛云指南》在各大平台刷屏,以轻松易懂的方式普及观赛礼仪,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观众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文明观赛打卡”,让文明理念在互动中传递。

近5万名身着“碧青绿”的“小海豚”志愿者,成为赛场最动人的风景线。

这支由粤港澳三地青年组成的服务队伍,用专业与热情构筑起文明观赛的坚实后盾。

在肇庆体操赛场,260余名志愿者遍布每个角落,及时提醒观赛礼仪;

在东莞,志愿者们收到了观众手写的感谢卡,字里行间满是温情。

真正的服务,总是藏在那些让人记住的细节里。

翁小姐对男篮决赛的现场引导赞不绝口:“每个区域都有志愿者值守,还主动分发助威棒。接驳车辆充足,进出非常顺畅。”

更温暖的故事发生在深圳湾体育馆。

一名观众遗失手提包后,场馆立即启动“全员联动”,安保调取监控、清洁阿姨带着失主逐排寻找,终于在深夜将完好的手提包物归原主。

失主在感谢信中写道:“深圳的温度,是深夜为陌生人亮着的那盏灯。

5万只“小海豚”穿梭在各个赛场,把贴心服务做成了标配,让每个来参加盛会的人,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大湾区的温暖。

城市智慧

使文明“水到渠成”

十五运赛场的文明气象,深层次是城市治理能力的集中展现

开幕式散场,6万人潮在55分钟内有序离去,实现“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

全运会开幕式6万名参与者不到1小时清场。受访者供图

全运会开幕式6万名参与者不到1小时清场。受访者供图

这惊人的“广州速度”背后,是一套精密运转的城市操作系统。

“地铁为主、公交为辅”的复合运输模式,实现人流的时空分流;

智慧交通系统整合300余辆保障车辆及道路监控数据,实现秒级响应的智能调度

更关键的是跨部门协同机制,公安、地铁、志愿者等力量在三级指挥架构下无缝衔接。

在深圳赛区,科技正悄然化解观赛痛点。

观众打开“i深体”小程序,AR导航精准指引至座位,彻底告别找不到座位的尴尬;

场馆里充足的信号天线和Wi-Fi点,确保数万人同时畅快分享;

国内首创的移动巨屏,让“山顶票”观众同样享受360度无死角的VIP视野。

这些科技应用不着痕迹地消除了观赛过程中的焦虑与不便。

找座不再困扰、分享随时随心、看台视野开阔,文明观赛也就顺理成章了。

专业服务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化的培育与积累

来自澳门大学的志愿者梅渝燦表示,他和同伴们从2024年就开始接受多轮理论培训与实地演练。

“正是这些扎实的准备,让我们能冷静应对各种情况,确保服务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民间智慧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东莞,拥有千余名会员的东莞球迷联盟成为文明观赛推广的关键力量。

负责人大雄强调:“热爱不等于饭圈。”他们通过组织活动搭建球员与球迷的健康互动平台,引导理性观赛。

这种源于民间的自觉,与官方的系统保障形成了完美互补

从赛场内的暖心默契,到场外的专业服务,再到城市的智慧支撑,十五运正在书写文明观赛的“湾区答案”。

撰文:刘自如 万映雪

统筹:黎詠芝 杨杰利

编辑 肖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