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坚定为传统产业“站台”,深圳“向新向智”路越走越宽了

作者 徐烜和 2025-09-29 21:38

当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浪潮席卷全球,深圳却依旧坚定地为传统产业“站台”。

9月29日,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向“智” 的相关情况。发布会现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平原还重磅发布了未来三年传统产业转型的“行动方案”:深圳将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路径,推出12条政策措施,推动全市传统产业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

当不少城市忙着“腾笼换鸟”时,深圳却在做着“老树新枝”的文章。为何深圳如此“死磕”传统产业?

答案正藏在“向新向智”的转型逻辑中。

传统产业

为何是深圳的“必选项”?

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

从数据来看,深圳传统产业已形成稳固的产业生态:当下,深圳拥有 24.67 万家经营主体,覆盖服装、黄金珠宝、眼镜、家具、钟表等优势领域,25家上市公司、6 家独角兽企业(约占全市 1/6)、145家专精特新企业构成梯度发展格局,为产业韧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更关键的是,传统产业构成了深圳制造业的“基本盘”。

看空间布局,“一业一集群” 的扎实布局 —— 从龙华的大浪时尚小镇、到罗湖黄金珠宝基地、再到光明时间谷等集聚区,从设计到生产、从供应链到销售,在深圳早已形成闭环。

看产业贡献,深圳传统产业综合实力即使放眼全国,也绝对名列前茅:深圳黄金珠宝全年实物加工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交割量的70%,钟表产业占据全国“十强企业”中7席、7个中国名牌……

尤为重要的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器”。

雷鸟创新能在AR赛道连续三年拿下全国占有率第一,靠的是深圳眼镜产业数十年积累的光学设计功底;喜德盛能推出支持鸿蒙智联的智能自行车,离不开其在车架材料、结构设计上的老手艺;左右家私的智能椅能实现语音交互与压力感知,背后是深圳家具产业对舒适的理解。

正是这种良性的共生关系,让深圳产业体系形成了“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向新向智”

正如何重构深圳传统产业?

和这场发布会与同期举办的,还有一场传统产业创新产品展。展会上,各类新款眼镜、手表、智能微波炉,让深圳传统产业的“向新向智”更为具象化了。

“向新”的突破,藏在对传统产品的重新定义里

在深圳,钟表不再只是计时工具:飞亚达把航空元素搬进设计,连表冠都还原了涡轮造型,让机械表变成了一层“科技文化符号”;西普尼的金龙年生肖表,把999足金与陀飞轮技术结合,让贵金属腕表多了收藏价值。

在深圳,在眼镜也不再只是矫正视力的工具:雷鸟 Air 3 把机身做到仅 76 克,搭配OLED 屏幕,让“戴着眼镜看4K 巨幕”成了日常。

“向智”的改变,则在重构传统产业的“里子”。

在生产端,周大福联合商汤科技搭起黄金珠宝垂直 AI大模型,设计效率比以前提升30%;百丽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真皮扫描机器,把原本需要几小时的工序压缩到几分钟,效率翻了数倍;

在消费端,智能则更为直观:西昊的智能人体工学椅,不仅能肩腰双区按摩,还能联动 APP 生成健康报告,语音说一句“调至休闲模式”,就能自动调整角度;左右家私的“妈妈的沙发”,藏着电动助站、加热功能,老人起身时轻轻一按就能借力。

政策如何为传统产业加持?

深圳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始终都是长期主义的精准护航。市级搭框架、区级补细节,形成了一张覆盖全链条的支持网。

市级政策找得准痛点。市工信局的技术改造扶持计划,直接给企业“真金白银”:数字化转型项目按审定费用的20%补贴,绿色化改造项目最高补1000万元,连帮企业做数字化诊断的公共服务平台,都能拿到最高 500 万元的资助。

区级政策则各有侧重。福田区紧盯人才,对上过国际时装秀的设计师、粉丝超100万的时尚自媒体团队,最高给予20万元支持;罗湖、盐田主攻黄金珠宝、钟表,打造数智化转型中心,周大福、周六福的数字化改造,都离不开这里的技术支持;

而在发布会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更是拿出12条重磅政策,设计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品牌打造等多个维度,为深圳传统产业发展再增砖添瓦。

坚持长期主义,深圳始终做着困难而正确的事。

长久以来,深圳并没有因追逐AI、新能源等热点而忽视传统产业,而是以“向新向智” 为方向,让传统产业从“老底子”变为“新动能”。

未来,随着AI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深,这座城市的产业故事,想必会更精彩。

南方+记者 徐烜和

编辑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