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运大湾区|智慧全运压轴开赛!11城竞逐“超脑”新赛道
30天倒计时,第十五届全运会,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开幕。
就在昨天,十五运会圣火的“源火”,带着来自南海1522米深的海马冷泉口的热情,掀开神秘面纱。
看赛事,更看城市。
这场国家级体育盛会,预计将迎来超1000万人次的客流,相当于一座特大城市的人口集体迁徙。
千万级人流、数万场赛事、跨城交通调度,紧锣密鼓筹备的这场全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成为检验大湾区智慧城市治理能力的“终极副本”。
一个“超脑”,全域调度
广州“穗智管”,5分钟响应的城市神经中枢。
全运赛事期间,广州“穗智管”平台启动14类主题场景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接入全市42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交通、环保、安防等数据,每天处理数据超1.2亿条。
相邻的深圳,将8000项服务云端整合。
“i深圳”App上线全运专属入口,整合场馆预约、交通指引、医疗急救等87项赛事服务,用户可“一键打包”办理出入境、社保等跨城业务。
深圳已经实现港澳台及外籍人士“不见面”线上打印无违法违规信用报告。这种“一次办”的“魔力”,来自部门数据的协同共享,2024年,深圳全市有3883家企业因数据协同共享省去跨部门奔波,三万余份分散证明被统一信用报告替代。
在佛山,“城市大脑”联动2.6万个高空摄像头与无人机网络,对工地塔吊倾斜、人员未戴安全帽等风险实时捕捉,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手机。
全运会的智慧实践,正在深刻改变大湾区城市治理的底层逻辑。
资源调度之变,东莞“智慧城管”用200个AI摄像头替代3000名人力巡查员,识别准确率超95%。
响应机制之变,肇庆智慧社区平台归集290万条数据,生育登记、社保迁移等业务实现“零跑腿”。
珠海12345热线平台融合卫星遥感数据与沿海物联网传感器,在台风“桦加沙”登陆前就向居民推送防御指南。
市民选择服务语言后,一键即可转接人工专席,确保紧急事项迅速响应。
这种精准预警只是大湾区智慧治理的一个缩影。
在惠州,“惠民速办”平台打通21个部门数据,独居老人水电维修需求尚未拨打热线,系统已自动匹配社区志愿者上门。测试阶段,96%的民生诉求实现“未呼先应”。
中山翠亨新区正积极打造“产业经济大脑”,构建智慧产业链和精准招商服务系统,并将新区政策“免申即享、快速申报”平台融入“产业大脑”一体化建设。
一赛跨三地,无缝衔接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
被誉为百岛之城的珠海,有着著名的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不仅是工程的奇迹,更是大湾区融合的象征。
全运会期间,自行车公路赛男子个人赛将横跨这里,穿越粤港澳三地完成比赛。运动员将以每小时40公里以上的速度实现6次无间断无感通关。
这背后,是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高效协作。
从前置查验、封闭运作到无感通关,一系列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举措,破解了粤港澳在不同法律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
据拱北海关统计,截至9月29日,今年以来经大桥口岸进出境的车辆累计已突破500万辆次,比去年提早了足足两个月。目前,大桥口岸日均进出境车辆持续保持在1.8万辆次以上高位运行。
从最初的体验探索,到如今的日常选择,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借助便捷的自驾“北上”方式,享受“双城生活”,积极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港珠澳大桥优化了“一站式”验放系统,实施“电子车卡+光学车牌”双识别等智慧监管措施,将车辆平均通关时间逐秒压缩。
一张“云网”,智享盛会
打开“全运广州”小程序,AI导游会根据用户提问推荐旅游体验路线;生成专属数字人分身,就能在“元宇宙云上全运村”畅游3D全运世界。
这些智慧应用正为广大观众提供便民服务和创意体验。
广州面向全球发布18个场景机会“英雄帖”,天河企业趣丸科技打造的全国首个“数字人志愿者”体系,覆盖咨询、导览、翻译服务,赛时可减少30%人力成本。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十五运会银行合作伙伴,于9月26日在广州首发“十五运会主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延续了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碰一碰支付”的技术优势。
更令人惊叹的是,残特奥会引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重度肢体残疾运动员通过脑电波控制轮椅移动、开关灯光。
全运会不仅是大湾区城市的“超级试验”,更是“赛后留产业”的闭环起点。
从广州的“穗智管”到深圳的“i深圳”,从珠海的台风预警到江门的AI公证人,一张无形的智能网络正在大湾区城市间悄然织就。
这场智慧全运的实践,正在为未来中国智慧城市群建设提供全新的样本。
相关链接
策划:林焕辉 赵杨
统筹:何山 罗丽娟 谢苗枫 曲广宁 赵越 吴志远 靳延明 罗锐 黄舒旻 吴帆 潘晓晨 王勇幸
采写:南方+记者 刘珊
动图制作:叶颖诗
设计:钟冠婷
视频文案:南方+记者 刘珊
视频制作:叶颖诗
部分素材来源: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