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济桥抹上缤纷多彩的色调,佛山这个千年古镇加上了赛博朋克般的滤镜,仿佛进入了一个平行世界……2月12日,正月十五行通济吸引万千镜头聚焦,来自禅城区的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用公司自主研发的红外热成像镜头,拍摄下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用科技的手段展现传统非遗的独特魅力。
红外热成像镜头下,行通济加上了赛博朋克般的滤镜。罗湛贤 摄
红外热成像镜头下,行通济加上了赛博朋克般的滤镜。罗湛贤 摄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红外辐射原理,通过特殊的电子装置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转换成人眼可见的图像,并以不同颜色显示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红外热成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工业、农业和安全等领域。
华国光学工作人员用红外热成像镜头,拍摄下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 罗湛贤 摄
华国光学工作人员用红外热成像镜头,拍摄下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 罗湛贤 摄
在红外热成像的镜头下,暖色代表高温,冷色代表低温。通济桥化作深紫色的剪影,石雕纹路在热力图中若隐若现,宛如游走于历史褶皱间的数据流。万千行人汇聚成橙红色光脉,如潮涌般的风车转动着流光溢彩。桥头处,随风晃动的赤金色灯笼与桥尾生菜池发出绛紫冷光,交相辉映、彼此呼应。
华国光学组团行通济。 罗湛贤 摄
华国光学组团行通济。 罗湛贤 摄
百年的祈福活动化作像素海洋,古老的非遗民俗被科技悄然“点燃”,在电磁波的褶皱里生长出新的温度记忆,仿佛书写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诗篇。
红外热成像设备的核心关键部件之一的红外镜头,决定了能否精准收集到热量信息。而华国光学正是国内红外镜头的领先制造厂商。
华国光学的红外镜头在业内率先采用锗改硫的先进技术方案。 罗湛贤 摄
华国光学的红外镜头在业内率先采用锗改硫的先进技术方案。 罗湛贤 摄
“作为扎根当地的企业,我们希望用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展现行通济的盛况。”华国光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拍摄行通济的红外镜头在业内率先采用锗改硫的先进技术方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分辨率高、户外抗冲击等优质性能,最远拍摄距离达800米,可用于户外搜索和热瞄。
除了拍摄记录大型活动,华国光学的红外镜头还广泛应用于户外搜救、动物观察、工业测温、防火救灾,以及安防监控、车载摄像头、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华国光学扎根禅城已有30余年,凭借先进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产品远销海内外,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光学镜片加工厂。近年来,公司大步转型,迈向新赛道:从产业链上游的镜片加工,向下游的全波段定制镜头制造延伸。
高清红外镜头正是华国光学转型的突破口。今年该公司定下销售业绩翻倍的目标。仅1月红外镜头销售额达3600多万元,同比劲增约174%。2月5日开工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已经出货近千万元的产品,真正实现“开年即开干,开干‘开门红’”。
采写/剪辑:南方+记者 罗湛贤
视频素材由华国光学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