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高州发布六项硬机制,冲锋“项目落地年”

作者 邱茜 2025-03-06 18:22
01:05

(播放视频,时长共1分05秒)

观察|高州发布六项硬机制,冲锋“项目落地年”

“我宣布,高州市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启动!”3月5日上午,迎着朝露高州举办2025年“项目落地年”推进大会暨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随着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按下鸣笛,2025年一季度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2.1亿元,10多辆重型钩机、装载车“轰隆隆”地驶向各自项目所在地,场面震撼。

重点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头号马车,每年坚持举办集中开工仪式,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动员高州上下以开局即起跑、起跑即冲刺的“时不我待”姿态干出业绩、闯出成绩的冲锋号。

“这次动工仪式,既是项目建设的冲锋号,也是实干争先的动员令。我们要以此次开工为契机,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作风’,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力推动高州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争当示范。”王土瑞说。

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鸣笛,第一季度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2.1亿元。

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鸣笛,第一季度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2.1亿元。

这两年,高州以补齐工业短板、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为抓手,招引了一批投资规模前所未有的大项目,这也给项目加快落地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据悉,2025年,高州拟列入2025年本级正式重点项目160项,总投资约770.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05.76亿元。

任务之重史无前例,发展信心之大亦前所未有。面对现实倒逼,高州将以怎样的非常之举推动重点项目提质增效,走稳走好冲刺千亿目标的“临门一脚”?我们一起梳理。

目标更高

年度计划投资约105.76亿元

围绕城市发展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高州建立了动态管理的重点项目库,每年梳理一张年度重点项目清单,照单推进。

这样做意义几何?从高州重点项目“一年两大会”可窥一斑。

第一季度集中开工,吹响冲锋号,全员出击,赢得“开门红”;第三季度开启120天大会战,分析研判,集中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一年两大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是高州习惯也是高州经验。

对城市发展而言,重点项目建设是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杠杆。从短期效应看,项目开工直接带动水泥、钢材等建材产销两旺,激活运输、劳务等配套行业;施工期间创造的数千个就业岗位,持续转化为餐饮、零售等民生消费动力。

从中长期布局看,现代化厂房、智慧物流基地等设施投用后,将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集群”的乘数效应。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产业升级带来的税收增长反哺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构筑起“投资-就业-消费-再投资”的良性循环,为城市能级跃升提供持久推力。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对老百姓而言,就更简单了。

重点项目就是给城市“攒家底”。建个新厂子,能招几百个工人上班;修条好路,农产品出山运费省一半;盖好学校医院,老百姓过日子更踏实。高州坚决开展“项目落地年”,铆足劲推动重点项目,就是要把“家底”夯厚实,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日子越过越敞亮。

“茂名把2025年定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以‘项目落地论英雄’,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项目不落地,就意味着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无法有效集聚,产业链无法延伸拓展,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无法形成。”王土瑞说。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将直接反映在地方GDP增长的成绩单上。

2024年,高州实现GDP809.78亿元,增长4.1%,增速跑赢茂名市以及全省平均水平。成绩单背后,是远高于茂名其他区县的4.6%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尤其是工业。2024年高州工业投资额实现12.3%的强势增长。

基建开路、厂房抢建、全员招商三把火,让固投成为拉动高州2024年GDP增长的一驾大马车。可以说,没有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就没有2024年高州GDP破800亿。

会前,与会人员走进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调研。

会前,与会人员走进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调研。

会上,高州亮出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成绩单:2024年,高州列入省、茂名市的重点建设项目58项,总投资431.5亿元;58项已全部开工,全年累计完成投资约55.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5.7%,投资完成率居茂名各县区前列。

节节攀升的数据背后,是工业园里昼夜赶工的塔吊,是各个工作专班针对具体问题一次次的深入研讨与沟通协作,是市领导集体挂钩重点项目逐项盯的推进力度。

数据是一面镜子,照见了高州上下一心推动重点项目提质增效的生动剪影,同时,也照见了动能不足的薄弱之处。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施工进度缓慢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反思,以更有力有效的举措做好今年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大会对于问题毫不回避,王土瑞为各级各部门敲响警钟。

大会明确,2025年高州重点项目160项,总投资约770.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105.76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96个,高州计划在9月前全部项目动工。

“任务比往年任何一个时期都重,时间紧迫,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能按时高质高效完成目标任务。”高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拔飞说。

数十辆重型施工车辆蓄势待发。

数十辆重型施工车辆蓄势待发。

方案更全

为重点项目夯实软硬环境

重点项目建设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绝非单兵突进能成事。需以全市“一盘棋”思维破除部门壁垒,通过专班统筹、清单管理、节点对账的协同机制,把散点力量拧成攻坚合力。

为此,在大会召开前夕,3月3日,高州发布《高州市2025年“项目落地年”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推进2025年160项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确保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统一步调,方能蹄疾步稳”正是方案价值所在。

“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机制以及保障措施,是高州坚决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的行动纲领。”李拔飞介绍,方案围绕重点工程突破、投资增速达标以及营商环境提升三大方面,明确了今年工作目标。

备受市民瞩目的十公园。

备受市民瞩目的十公园。

以民生工作成锚点,方案明确高州将推进“十路十校十公园”等民生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老百姓的愿望图将逐步生成实景画。

方案还明确了一组数据目标: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160项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全年完成年度计划投资预计超100亿元。

营商环境提升是今年“项目落地年”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方案指出,高州还将对标佛山等先进地区,打造“类佛山”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进一步压缩全流程审批时限,为重点项目建设赢得时间先机。

攻坚克难的关键在于“心中有数、手中有策”。既要实时掌握项目进度全貌,又要制定科学的分工表和施工图,把大目标拆解成可落地的具体任务,针对痛点堵点拿出“定制药方”,才能确保每个环节都踩在节拍上。

“方案列出了四个重点任务,只有把握好这些‘重中之重’,方能找准发力点,一一突破。”李拔飞说,突出重点任务,一要加快在建项目进程,二要力促新项目开工,三要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四要攻坚签约项目落地,推动项目加快落地落实。

迎宾大道建设现场。

迎宾大道建设现场。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求项目单位细化节点任务,按照实际情况分类明确开工时限,确保全部项目在9月底前动工建设;提前完成项目立项、用地审批等前期工作,确保“资金到位即开工”;对已签约项目,细化目标任务,量化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按协议时间节点开工……一项项可量化的重点任务,让重点项目推进有了有力抓手。

此次大会上,交通、住建、教育、林业等重点项目任务重的职能部门以及潘州街道、山美街道等镇(街道)一把手登台亮出态度与举措,接受广泛接受监督。

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既需干部担当作为的“方法论”,更需资源精准供给的“保障链”。从政策红利的定向输送,到土地、资金的科学配置,唯有打出要素保障“组合拳”,才能让规划蓝图扎进发展热土。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整体进度已达90%。

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整体进度已达90%。

“一是要素保障,二是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实施挂图作战攻坚,四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李拔飞表示,高州将在四个方面,加强重点项目要素保障。

统筹资金、用地、用林、用能指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大项目“能保必保、应保尽保”;专人跟进报批、审批部门落实告知承诺,打通毛细血管“堵点”……

迎宾大道规划示意图。

迎宾大道规划示意图。

“高州将千方百计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李拔飞说,2025年,高州将着力构建全周期要素保障体系,服务专班当“保姆”全程跟进,审批流程做减法提速,土地供给精准匹配项目需求,同步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让项目从图纸到投产全程无障碍奔跑。

力度更大

打出闭环管控“组合拳”

近年来,高州以补齐工业短板、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为抓手,招引一大批大项目,单是去年,投资超千万的就有78个。

这几年来,中力恒铝型材、顺达农业、中财管道、申菱环境、乐天科技……一大批投资规模前所未有的大项目先后落地高州,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招商引资成绩单亮眼,但亿元级项目如何又快又好落地成了新考题。”李拔飞直言,大项目如同精密齿轮组,牵动规划、环保、产业链等十余个环节,从项目审批到土地供应,再到水电管网配套,每个环节都在和时间赛跑。

重点项目建设,既要跑出高铁速度,又要在每个弯道把安全护栏装牢。

柏桥服务区内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对西区主楼外立面进行装饰工程。

柏桥服务区内工作人员正加班加点对西区主楼外立面进行装饰工程。

翻开《高州市2025年“项目落地年”工作实施方案》,最后有数页纸的表格很是醒目。这是市领导挂钩重点项目的责任分工安排,每一个项目都明确到挂钩市领导以及牵头责任单位,这份沉甸甸的清单,高州已经连续执行了多年。

2023年初,为加快补齐工业短板,高州发布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十条硬措施”,分别在领导带头、清单管理、优化审批、集中攻坚、激励担当等十个方面拿出了硬核举措,以作风建设破题开路。

2024年,“十条硬措施”再度升级加码,严管与厚爱之下,高州有了GDP破800亿,增速跑赢茂名以及全省平均水平的成绩。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省‘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之年,我们在方案中明确六项‘硬’机制,以作风的再转变推动项目加速冲刺。”李拔飞说。

“荔枝之花”呼之欲出。

“荔枝之花”呼之欲出。

——包联服务机制。每个项目由一名市领导牵头,组建“牵头单位+业主单位+协办单位”工作专班,全流程跟踪服务。

——调度研判机制。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周至少1次深入项目一线调研,复杂问题提级至市领导调度,确保“问题不过周”。

——清单交办机制。项目存在问题由挂钩市领导牵头现场办公解决,解决后方可销号。

——落后挂牌机制。进度滞后1个月挂黄牌,进度滞后2个月挂红牌,进度滞后3个月,挂钩牵头市领导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作说明。

——约谈提醒机制。黄牌项目由挂钩市领导约谈,红牌项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约谈、进度滞后3个月的项目,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约谈。

——专项督办机制。成立5个督查组,对固定项目每月开展一次以上督办,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六项机制打出闭环管控“组合拳”:市领导既当施工员又当质检员,红黄牌倒逼进度条,约谈督办拧紧责任链。这是高州破除惯性思维的铁腕,以制度刚性为重点项目冲刺清障,搏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路。

蒲康工业园标准厂房。

蒲康工业园标准厂房。

“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坚持‘项目为王’,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全力攻坚突破,确保招引项目落得下、建得快、早投产。”王土瑞在大会中强调,高州将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一起抓,不断谋划一大批项目、储备一大批项目、建设落地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一大批项目,形成项目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为高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春雷激荡鉴江潮,千年古郡高州正以破冰之势闯关夺隘。当塔吊群在晨雾中苏醒,打桩机轰鸣叩击鉴江两岸,每个项目都是撬动县域突围的支点,每项机制都是破除惯性的千斤顶。

高州,跑起来了。

撰文:邱茜 通讯员 甘军亮 张思敏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