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破题,中山探索社区治理“最优解”

作者 林雨萱;叶紫潇 2025-03-06 21:45

3月6日上午,中山市党建引领十四村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在坦洲镇十四村社区召开。中共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召集市委政法委、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等市直部门及坦洲镇,围绕全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建设成效展开研讨,旨在以十四村社区为样本,探索破解出租屋管理等共性难题。会议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剖析、部门联动,为中山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经验。

座谈会现场。  叶紫潇 供图

座谈会现场。  叶紫潇 供图

“小马拉大车”,跑出治理加速度

据悉,坦洲镇十四村社区地处中山“南大门”,毗邻珠海,地狭人稠,3.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承载超12万管理人口,人口密度居中山之首,具有“小空间、大人流”的显著特点,本外人口比例高达1:37,人口结构倒挂现象严重。辖区内1500余栋出租屋、“握手楼”鳞次栉比。

走进十四村社区创兴街出租屋试点街区,党群服务站内网格员正通过“一栋一台账”模式更新租户信息,统一整治的建筑外立面与硬底化停车场展现新貌。十四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梁惠全指着网格分布图介绍:“我们将1563栋出租屋划为5个中网格、50个小网格,党员牵头‘三员入格’,1000余名房东志愿者参与共治。”这一“1+3+N”网格化模式,让“握手楼”林立的城中村实现从“无序生长”到“精细管理”的转变。

现场座谈会上,梁惠全以一组案例展现治理成效:打造创兴街出租屋管理试点街区,全面摸排街区内房屋、人口情况,精细建立“一栋一台账”,打造“连心园”便民公园,设置便民服务站,提升改造党群服务阵地。为解决停车位“一位难求”问题,通过与美食广场玖洲美乐汇同步建设停车场综合服务点、施划路边停车位以及村企合作建设立体停车场等方式,增加966个停车位。

“解剖麻雀”破题,部门联动解题

面对3.5平方公里承载12万人的治理重任,推进会不避矛盾直击痛点。

“现有管理平台难以实时捕捉人口变动,就像用算盘统计大数据。”梁惠全表示,数据显示,社区工作人员与常住人口比例达1:2667,智能化手段缺失导致“人海战术”难以为继。梁惠全坦言,“下一步希望引入智能管理系统,用技术补人力短板。”

坦洲镇党委书记汤如烈则聚焦治理难点:“中珠跨市共享单车乱停、出租屋管理、垃圾转运等问题仍需统筹解决。”

面对基层抛出的“问题清单”,各市直部门现场回应将继续跟进,争取更优的解决方案。

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把十四村社区的治理作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力争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坦洲作为中珠交界门户,承载大量跨境居住需求,我们正以社会治理协同为突破口,探索推动建立中珠跨界调解机制、港澳同胞社区治理等模式。”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鲁宾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统筹效能,重点攻坚出租屋管理领域,通过探索地方立法、创新物业运营模式等路径,系统提升治理水平。

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鲁宾。  叶紫潇 供图

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鲁宾。  叶紫潇 供图

从“试点探路”到“全域开花”,作为全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十四村社区的实践正为中山基层治理提供理想样本和优秀案例。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摄影:叶紫潇

编辑 朱晓宇 钟政经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