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生”何以牵挂汕头法官的心?

作者 杨立轩 2025-02-17 17:28

“校长、老师、法官阿姨,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定认真读书学习,一定重新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近日,在汕头市一所初中内,15岁的小新(化名)赶在新学期重返校园,他用了三个“一定”保证要痛改前非。

就在几天前,小新刚服刑期满,告别了高墙铁窗,回到家人身边。

犯罪少年减轻处罚

小新是一名初中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误交损友误入歧途。2024年初,懵懂的小新受人唆使,跟随几名青年驾驶摩托车外出抢劫作案。

归案之后,小新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愿意接受处罚,赃物已经追回并发还被害人,亲属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且取得被害人谅解。一审判决后,小新认罪认罚,对原审判决没有意见,但小新的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希望二审法院考虑到小新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轻处罚,让其完成学业

“如果按照一审判决的刑期,小新肯定赶不上新学期开学,后续可能影响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发现,小新是一名初三学生,没有犯罪前科,作案当天是受他人撺掇跟随同去,在作案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

于是,法官通过对小新的认罪悔罪情况及其家长监管计划进行深入考察,决定对小新减轻处罚一个月十五日,以便让他能顺利赶上新学期开学,完成学业。

法官“护送”重返校园

元宵节前,小新走出高墙铁窗,与家人重新团聚。但小新的学业该如何重启,仍牵挂着法官的心。

春节后开工第一天,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的法官就筹划走访工作,一场从高墙到校园的接力紧锣密鼓进行。

“咱们应该把走访时间安排在开学前,一来为小新送上鼓励和祝福,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二来可以提前与家长、校方以及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地沟通与交流,多方合力为小新营造一个包容、友爱的学习环境。”女法官陈连嘉认为,如果开学后再走访,校园内学生众多,肯定会给小新带来不少心理压力。

“对!咱们别开警车,就开私家车去,尽量不要惊动小新家周边的邻里街坊。”参与讨论的法官助理建议。

开学当天,在学校校长室内,法官详细介绍小新在服刑期间的表现与进步,强调他在认知错误、积极改正方面的努力。校方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并承诺将全力配合,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 

随后,法官向小新父母宣读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他们郑重签名,督促他们要负起监管责任,让孩子断绝其与其他不良青年的联系,引导孩子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

看着重返校园的儿子,小新妈妈激动地表示:“这个教训太大了,这孩子真的知错了……”

“初中毕业后,如果能去上个技校,就业的前景肯定会更好。”走访结束后,法官们还在讨论着小新的后续跟踪帮教工作。

南方+记者 杨立轩

通讯员 宿华文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