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茶叶示范区入选首批全国典型,有何经验值得借鉴?

南方农村报  2025-04-24 23:29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首批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安化黑茶、西湖龙井、雨花茶、六堡茶入选。

广东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也是茶叶消费第一大省,茶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截至2024年底,广东已获批建设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其中与茶叶相关的示范区有2个,分别是凤凰单丛(枞)茶、英德红茶。

根据公告,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首批四个茶叶示范区案例,能给广东茶产业发展提供哪些经验参考?

质量为本,夯实产业基础

安化黑茶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构筑全产业链服务新格局。该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产品包装审查等8项基础质量综合服务。

图源安化黑茶公众号。

图源安化黑茶公众号。

据悉,平台运行以来,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提供免费检测,累计减免检测费用200余万元;指导企业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标签标注不规范问题,为企业挽回包装印刷损失120余万元。

质量安全是茶叶生产的关键一环。从安化黑茶的成功实践中不难看出,建立统一质量服务平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茶叶种植土壤检测、农药残留监控、加工工艺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能从源头严把茶叶质量关,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创新监管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茶产业也迎来了新机遇。西湖龙井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线上管理茶农近万户、茶企150余家,实现对168平方公里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流程闭环监管。

图源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

图源杭州西湖龙井茶博物馆。

此外,西湖龙井设计了防伪溯源专用标识,根据不同使用主体细分为茶农标和茶企标,通过精准核定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按量网格化发放茶标,并严格规范茶标使用管理。

这一系列举措使西湖龙井品牌保护和市场监管更科学、高效。广东也可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茶叶全流程信息,利用数字化手段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凤凰单丛(枞)茶、英德红茶等品牌价值。

茶旅融合,拓展产业边界

茶旅融合是推动雨花茶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路径。据介绍,雨花茶通过创新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学”七维地理标志体验模式,成功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图源南京市场监管。

图源南京市场监管。

雨花茶特色菜肴、茶园民宿、露营、茶山徒步、茶园骑行、特色小镇、茶礼及茶食产品、茶艺互动体验活动、茶文化研学基地……项目实施以来,雨花茶8条茶旅线路串联9大基地,撬动乡村休闲旅游消费1.2亿元以上,茶农采摘收入提升30%,新增导游、研学岗位超过50%,电商直播销售额快速增长。

茶文化底蕴深厚的广东,处处藏着小众茶旅景点。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茶”,优质的茶叶产区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禀赋。广东坐拥丰富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可开发茶文化主题民宿,打造茶园观光、茶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实现多元化发展。

非遗引领,强化品牌建设

六堡茶重视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制定《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构建文旅、农业、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非遗文化传承工作齐头并进。

一对一为非遗传承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指导做好海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整合非遗技艺展示、茶文化研学、生态茶园观光等资源,促进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与地理标志产业发展。

在广东,无论场所大小、人数众寡,茶总是不可或缺。广东人习惯以茶为礼,将品茗作为待客之道,也凭实力喝出三大特色茶文化体系,分别是广府早茶、潮州工夫茶、客家煮茶。为加强对茶叶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广东可通过举办茶文化节、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提升品牌内涵,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市场竞争力。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伍咏言


编辑 欧晓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