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还签署了另一项行政命令,将于5月2日正式取消针对中国出口的价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额免税”政策。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0时1分生效,主要对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征收更高关税。这一政策以“贸易公平”为名,实则试图通过提高进口成本,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
广东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在本轮关税冲击下,供应链也将面临挑战,广东企业则以前瞻性布局,降低贸易风险。
粤企多元规划海外工厂
根据白宫文件,亚洲主要出口国家面临征收的“对等关税”基本上都是25%以上。其中,中国将被加征34%关税,越南将被加征46%关税。其他被加征较高关税的国家还包括日本、韩国、印度、泰国、柬埔寨等。
相比其他国家,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近年来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份额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再看广东省,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9488.1亿元,占出口比重已从2020年的16.99%降至2024年16.10%。但若加上广东经中国香港、东南亚转口出口美国隐性出口额,广东仍旧面临不小挑战。
熵基科技位于东莞塘厦,是一家专注于生物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在美国也有业务布局。熵基科技全球管理服务共享中心总经理崔少伟接受采访时表示:“46%的关税对在越南当地建厂的中国企业影响较大。”
以苹果手机为例,若关税成本由供应链承担,代工企业单台利润可能被压缩30%—50%。总部位于东莞的立讯精密是苹果供应链的重要成员,被外界誉为“果链一哥”。截至4月3日收盘,“果链”企业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股价相继跌停。
立讯精密九成以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年初,立讯精密在越南中部义安省追加投资2.085亿美元。虽然股价遭遇轮番跌停,立讯精密受到的影响比外界认为的小。4月6日,立讯精密对外表示,“对等关税”对该公司影响有限,并给出三大理由——
南方+ 徐昊 拍摄
南方+ 徐昊 拍摄
首先,公司始终将风险控制前置到战略决策中,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不确定性的影响;其次,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离岸价”,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第三,立讯精密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就近服务客户。
但对于在越南组装产品出口美国的其他广东企业,接下来要面对美国对越南的差异化关税,叠加物流和合规成本后,综合成本优势基本消失。在这种关税压力下,若无提前布局,需要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建立备份产能,增加一定投入成本。
“其实关税、贸易逆差等都只是表面文章,更深层的目的是倒逼全球供应链脱钩。近年来,越南一直是中国出口重要基地,国内不少产品通过越南销往全球。美国重点打击越南,目的是逼迫中国企业转移,倒逼企业做供应链分离,去美国设厂。”一名在珠三角安防行业从事海外业务的工作人员表示。
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不少广东企业未雨绸缪,以多元化全球市场策略,应对单一市场风险。
道通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充电桩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深圳企业,其海外生产基地分布于越南和美国。针对“对等关税”问题,道通科技正计划寻找低关税区域的制造替代或在美国实现本土制造,并在非美国市场加快建设布局。
“目前美国的对等关税是初步方案,不排除在后续还会发生变化。且公司已提前在部分低关税国家或地区如墨西哥、土耳其、匈牙利、新加坡等寻找制造场所,并开展相关人员储备工作,预计可在1个月内实现低关税区域的制造替代。”道通科技对外回应。
广东外贸对美依存度下降
中美博弈,受影响更大的往往是出口美国、欧盟占比较高的城市。
2024年全国外贸前10强城市中,广东就占据3座。其中,深圳是全国外贸大市,连续32年保持出口第一纪录。
今年前两个月,广东前五大贸易伙伴分别为东盟、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中国台湾。其中,对美国进出口下降2.7%,其余分别增长1.5%、6%、1.9%、19.8%。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5334.2亿元,下降1.5%,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39.7%。这显示出广东对美国市场依赖度在下降。但美国对中国商品依存度较高,中美贸易短期内不可能完全中断。
此外,我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18年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国内市场缓冲空间广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数十万家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内销业务,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的近75%。
近年来,广东头部企业积极开拓内贸市场势头向好。数据显示,2024年,美的系产品在家用空调、台式泛微波等8个品类中,国内线上与线下市场份额均位列行业第一;据华为2024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华为71%营收来自国内,海外市场贡献不到1/3,而在2020年,华为海外营收占比超过一半。
“当关税武器遇上中国制造的韧性,全球贸易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合伙人潘南山表示。展望未来,无论中东、东南亚还是拉美,广东制造都必须开启新一轮全球化布局,同时加快布局内销业务。
内需市场容纳效应日益显现
4月4日,我国接连发布多条反制举措。与此同时,我国正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卡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将日益显现。
以旧换新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消费与产业双向升级的契机。“2025年广东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媒体通气会”上透露,去年广东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实现销售额1534.5亿元,惠及1128万余人,规模居全国第一。今年,广东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已于1月1日全面铺开,家电、汽车、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实现跨年度无缝衔接。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南方+ 钟志辉 拍摄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五分之一,电子信息等外向型产业易受国际需求波动冲击,内需市场培育滞后于外需。近年来,广东加快调整优势产业内外贸易比重。例如,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深挖国内市场。
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1—2月份广东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两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电动自行车、可穿戴智能设备带动日用品类增长5.1%;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增长9.8%。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推动“一小时生活圈”建设,跨境消费、服务贸易一体化助力内循环扩容。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国“对等关税”短期内加剧广东产业链阵痛,但也将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自主和市场多元化。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广东企业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既要外循环也要内循环,通过打通两个循环,形成内外两个支撑。原本主要依赖出口的企业,可以研究将内销作为接下来拓展的新空间。”
链接:
深圳市众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邢康男:
取消“小包免税”政策,对高附加值产品冲击较小
“目前,美国两个政策将给深圳跨境电商企业带来影响,一是美国‘对等关税’落地政策的影响,二是5月2日执行,美方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党支部书记、深圳市众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邢康男表示。
连日来,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内3000多家深圳跨境电商企业都在热议政策带来的影响。“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的取消,意味着单件小包快递跨国物流成本要增加40%,过去一个订单100元的物流费,要涨到140元。”邢康男认为,对于产品附加值高、品牌溢价高、科技含量高的3C电子产品、宠物用品等品类卖家而言,即便在物流成本和关税成本双层加压下,单件产品利润仍然可观。
邢康男介绍,近日他与一家售卖特定耳机的跨境电商公司负责人探讨关税增加影响。该负责人表示,行业累计关税已超过110%,但即便在售价不变情况,公司仍拥有较高利润。例如一副耳机单价200多美元,净利润每件达到600—700元,抵消关税和物流带来影响,只是少挣一点的问题。在宠物用品及3C产品等赛道,高关税可以在短时间内筛掉一批通过低价竞争、薄利进入市场的企业,但对附加值高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有一定利好。
“当然,在3000多家会员企业当中,大部分企业仍属于贸易型企业,即通过采购国内各类供应链产品销往海外,自身不具备高附加值优势和品牌价值,将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这些企业产品普遍售价低,关税叠加物流影响,成本上升已超过54%。原本30%左右的利润,几乎只能维持3%以下。”
邢康男直言,这些企业接下来需要更多谋求转移采购地点,通过在对美国出口税率更低的国家采购,维持成本来度过这个艰难期,但这也将让国内大部分制造业供应链企业面临跨境电商订单缩减的问题。
南方+记者 朱紫强 戴双城 李荣华 曾艳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