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首次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22年5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潮安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784件,涵盖刑事案件24件、民事案件2223件、执行案件537件。
自2022年5月起,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通知要求,潮安法院负责审理潮州全市范围内诉讼标的额500万元以下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案件。此次白皮书围绕案件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特色举措及成效展开,为激活市场创新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在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主要犯罪类型集中在商标类犯罪,共有22件,占总数的91.7%。该类犯罪具有全链条分工明确、以侵犯知名品牌商标获取暴利、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等“三大特点”。
在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最多,共1983件,占总数的89.2%。该类案件同质化程度较高,权利主体相对集中,主要是国内外知名品牌或著名动漫IP形象。被诉侵权行为集中发生在区域特色产业的实体生产端与网络经营端,如陶瓷卫浴产业生产及电商经营领域。
在涉知识产权执行案件中,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共506件,占94.2%。该类案件进入执行程序的原因主要是被执行人轻视法律效果或存在侥幸心理,在判决后仍未能主动履行停止侵权或赔偿义务。
潮安法院还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陈某、李某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苹果”“oraimo”等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三年,并处罚金,警示市场主体要尊重知识产权。邱某侵害某公司商标权,因侵权主观故意明显、情节严重,在承担刑事责任后,还需承担二倍惩罚性赔偿责任,彰显法律对严重侵权行为的严惩态度。黄某未经授权使用博主孙某穿搭照片用于商品宣传,既侵害肖像权又构成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各10000元,强调商家经营应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某科技有限公司与某茶叶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中,因字库单字未达较高独创性要求,原告维权请求被驳回,提示公众重视作品独创性,避免陷入著作权登记误区。
近年来,潮安法院深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三个融合”模式,打造“专业审判+多元解纷”司法保护高地,凝聚“协同配合+靶向问诊”综合治理合力,构建“重点跟踪+个性服务”创新发展格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撰文:董志豪
通讯员 徐晓曼 黄雪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