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开启后
“开学经济”热度攀升
校园周边的小摊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口味丰富的小零食到新奇有趣的文具
琳琅满目
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目光
然而,这些看似方便又便宜的商品
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健康和安全隐患
极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保障广大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区分局发布消费提示,倡导广大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选购学习用品和小零食等,养成健康安全饮食习惯。
01
餐饮消费:认准资质,规避风险
家长和老师应教育引导学生不前往校园周边的无证小店、小摊就餐,并倡导学生尽量减少或避免校外用餐。确需在校外就餐时,应选择持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照的餐饮单位,同时留意菜品新鲜度,避免选择带有异味的食材,尽量不食用生食、冷食类等高风险食品。
02
文(玩)具选购:关注品质,远离隐患
选购文具、玩具时,应优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遵循实用、安全、环保的原则,切勿购买无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的“三无”商品。同时,需警惕色彩过于艳丽、散发异常气味、做工粗糙或价格过低的产品,规避安全风险。此外,应杜绝购买赌博性质玩具(如盲盒、奖券等)及含不良文化内容的玩具。
03
食品采购:细查标识,适度消费
广大学生及家长在校内外选购食品时,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合法经营的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场所,避免选择路边流动摊贩。购买时需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配料表等标识信息是否齐全,并检查包装是否存在破损、鼓包、胀袋、变色或异味等情况。
部分深受学生喜爱的食品,如辛辣辣条、色泽鲜艳的膨化食品、糖果及饮料等,虽价格低廉且口感独特,但往往含有较多食品添加剂。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建议谨慎选购、适量食用。
04
新兴消费:理性引导,防范陷阱
近年来,游戏充值、盲盒消费、手机租用等领域成为未成年人消费纠纷的高发点。建议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消费动态,妥善保管网络支付密码,引导其树立健康安全的消费观。
在校学生需警惕金融消费陷阱,自觉远离校园贷、网络贷款等高风险产品。办理信用卡时,务必选择正规银行渠道,谨慎对待高透支额度产品,切勿委托他人代办或转借身份证件,防范身份信息被不法利用。签署合同前,应仔细阅读条款细则。日常生活中,需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结合自身经济能力制定合理消费计划,坚持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温馨提示
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们,若发现学校周边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或发生消费纠纷时,请拨打“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服务热线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反映,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