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滞后难题,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洪梅分局创新建立“风险研判前置+分级管控”机制,对2025年计划开发的16宗地块提前开展土壤污染潜在风险研判,通过科学分类管理实现用地安全全周期护航,为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筑牢生态基底。目前洪梅镇已完成年度计划开发利用地块风险等级划分,其中10宗低风险地块已具备快速开发条件。
▲执法人员对地块开展现场勘察
风险研判前置破解用地瓶颈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建设用地开发的必经环节。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被动应对、临时突击”的痛点——地块开发部门提出申请后,需逐个开展土壤调查,耗时长达1-2个月,易导致优质项目流失。洪梅分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变末端把关为前端服务,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将土壤风险研判嵌入土地收储规划阶段。”
2025年初,洪梅分局主动对接镇规划管理所、投资促进中心、工程建设中心等三大开发主责部门,通过资料调阅、现场踏勘形成2025年计划开发地块清单,涉及5个村居的16宗地块。经系统研判,创新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将已完成土壤调查的6宗地块及4宗无污染史的“净土”划为低风险地块;3宗调查未备案地块列为中风险地块;3宗涉重点行业遗留用地纳入高风险地块。
分类管控实现精准治理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洪梅分局制定差异化治理方案。低风险地块直接纳入“即用即取”资源库,企业签约后可直接调用备案数据;针对中风险地块实施“边调查边优化”动态管理;对于高风险地块建立“开发+治污”协同机制。“特别是3宗高风险地块,我们已发函建议开发部门同步提前启动土壤调查,避免临门一脚卡壳。”洪梅分局负责人介绍。
该模式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土壤数据跨系统共享。相关地块开发主责部门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门的这种‘风险研判前置+分级管控’机制,为我们的开发利用计划提供了保障,有效避免因环境管理不当或介入滞后影响地块利用与项目引入推进。”
▲执法人员对地块开发进行指导和帮扶
闭环管理助力项目落地提速
通过建立“清单动态更新-分级管控-成果复用”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洪梅镇已储备600亩质量优良的产业用地。对于暂未开发地块,实行“定期体检+数据沉淀”管理,新产生的土壤调查数据即时补充至资源库,开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下阶段,洪梅分局将深化“土壤体检档案”建设,对重点片区开展污染溯源分析,探索“环境修复+产业导入”综合开发模式。随着土壤污染风险预警地图持续完善,洪梅镇可开发用地的周转效率预计提升30%,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腾挪出更多优质空间。
来源:东莞生态环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