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拼出“美丽”实景画!廉江瞄准“1+1+1+N”赛道强村兴业富民

作者 许筱倩 2024-12-25 17:41

走进位于河唇镇的廉江花卉交易中心,三角梅、蝴蝶兰等各式各样的花卉竞相开放,花朵清秀挺拔,花姿美丽夺目,花香沁人心脾,吸引市民穿梭其间挑选购买。

位于廉江市东北部的河唇镇是一座既有自然风光和人造运河,也有广袤乡村产业的粤西城镇。从壮美奇丽的鹤地水库到绚丽多彩的“粤西花木种植第一村”,从烟火气与舒适感并重的鱼头汤街到瓜果飘香的莲塘口村,从花农小打小闹到花木产业产值过亿元,从运河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到村民群众主动,均见证着廉江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中的“百变千美万富”……

廉江作为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之一,坚持以雷州青年运河精神引领推进“百千万工程”。其中河唇镇产业资源丰富,廉江瞄准“1+1+1+N”赛道强村兴业富民,拓展城镇美丽经济纵深,努力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树起标杆、打造样板。

奋进 高质量做好发展答卷

自古以来,雷州半岛十年九旱。为让“苦旱”的雷州半岛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1958年5月,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30万劳动大军用不到两年时间,横截九洲江,筑起了蓄水11亿多平方米的鹤地水库,建起了全长5000多公里的雷州青年运河,解决了146万亩农田灌溉和近4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及部分工业用水问题,彻底结束了雷州半岛“苦旱”历史。

四季如歌,岁月更迭,时光的河流转眼向前奔腾了66年。在“运河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河唇人民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接续努力。

自廉江市河唇镇“鹤舞银湖·山水河唇”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始动工以来,河唇镇河唇村委党支部书记钟敏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寒来暑往、风雨无阻,用实际行动与全村村民齐参与、同出力,携手为未来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在建设过程中,钟敏吸纳在群众中威信度高、服务意识好、大局观念强的老党员、调解能手、留村老人及网格干部等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发挥“自家人”的优势,带领党员干部进店入户宣传政策,通过谈谈心、唠唠嗑、喝喝茶的方式调解施工中的矛盾纠纷,经常性带领党员干部为因施工断水的老人送上饮用水,对住户开展宣传慰问行动,帮助商家清理乱堆乱放等,与沿街居民商户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6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片土地上敢为人先、团结拼搏、建库开河,创造了丰功伟业。作为喝着鹤地水库的水长大的我们,更应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漂亮!”回忆这段难忘的奋斗经历,钟敏仍感慨万分。

走进河唇镇,干净平整的柏油路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屋令人眼前一亮,青年运河生态观光带让人流连忘返,鱼头汤街夜晚灯光璀璨,还有彩绘墙面、特色店招、宽阔广场、亮丽绿植,苏茅角村在小河流水的倒影中熠熠生辉。

如今,鱼头汤特色美食街所在的河唇镇苏茅角村,深入探索“美丽庭院+鱼头汤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妇女、餐饮从业者等群体作用,通过派出技术人员指导、走访检查维护、组织观摩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临街鱼头汤店铺的庭院绿化和服务水平。同时还联合镇餐饮协会,将食惠鲜正宗肥佬鱼头汤店打造为创新模式示范点,带动全体商户齐心协力打造“美丽庭院+鱼头汤产业”金字招牌。

此外,河唇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成功签约工业、家电制造、农业文旅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0多亿元,目前沉香基地滨湖文旅综合体、白藤牛油果基地等8个项目成功落地。

赛道 “1+1+1+N”特色优势凸显

过去,河唇镇因地处鹤地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为了保护水源水质,工业发展一直受限,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土地发包,村民则以外出务工、农业种植等为生。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美丽庭院”加速建设……自这些工作开展以来,河唇镇全域18个村委和3个居委、180条自然村迅速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河唇镇聚焦一碗汤、一条鱼、一朵花、N种果“1+1+1+N”四大特色赛道,串珠成链创先进位,向强村富民愿景靠拢,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供不断动力。

作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第三大水库和红色教育基地,鹤地水库每年吸引游客80万人次。如何将这批“流量”转化成“留量”,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河唇镇将目光放至“一碗汤”上。

今年,河唇镇的“流量之王”莫过于鹤地水库景区前的那一条街、那一碗汤。

河唇的鱼头汤、山姜头鸡汤、山地老鸭汤均颇具盛名,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河唇鱼头汤。河唇鱼头汤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因髓多、汤浓、色白、味鲜,深受各方游客的喜爱,入选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廉江十大美食”之首。如今的河唇鱼头汤美食街共有鱼头汤店铺29家。

5月,廉江首届鱼头汤美食嘉年华在河唇鱼头汤街举行,以河唇鱼头汤为突破口,带动餐饮文化和生态旅游,做大做强河唇鱼头汤品牌,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9月,河唇镇黄竹山美食村开业,打响廉江21个镇街建设美食街“头炮”。驾车驶入河唇镇黄竹山村,山姜头鸡汤、山地老鸭汤、鸡子汤招牌醒目。以汤为特色的黄竹山村美食街的开业,也让廉江再添一个集特色美食、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旅消遣好去处。

廉江河唇的特色美食颇多,其中将豆豉和鱼仔结合一体并销往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莫过于深加工产品红励豆豉鱼仔。

在许多河唇人心里,红励豆豉鱼仔不仅是一道零食、下饭菜,更是一种童年的回忆。得益于鹤地水库的修建,河唇鱼仔资源丰富,商机敏锐的河唇人尝试将其与红励豆豉混合加工。红励豆豉香味与鱼仔鲜味结合,一道咸香鲜味混合的美食迅速捕获河唇人的胃。

目前,廉江河唇共有2家鱼仔厂,经营模式以“线上”为主,通过直播带货、网络媒体宣传等方式,打响河唇鱼仔品牌知名度。2023年,河唇鱼仔产业总销售额达700万元。

在廉江河唇镇“百千万工程”推进之路上,“花”这个美丽元素不可不提。

河唇镇新屋仔村也被誉为“粤西花木种植第一村”,目前已培育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合作社,种植超600种花木品种。“美丽经济”在河唇开出“亿元村”这朵“共富花”。

12月15日,廉江2025新年花卉展销会在廉江花卉交易中心开幕,以花卉为媒,邀各界朋友来廉品花赏木,感受花卉艺术的独特魅力。

廉江市园林花卉协会会长龙浩表示,花卉产业已成为廉江特色农业板块“七朵金花”之一,预计今年花卉产销量突破2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

走进廉江市河唇镇珍珠番石榴种植基地,连片的番石榴树绿意盎然、错落有致,果农们摘果、筛果、装箱有序进行。河唇素有“百果之乡”的美誉,一年四季水果飘香,风梢黄皮果、莲塘口红杨桃、良塘番石榴、龙湖水蜜桃、无核番石榴等特色水果远近闻名。

近年来,通过党建、科技、文旅融合的“组合拳”,河唇镇探索出一条“水果兴镇”的乡村振兴路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量超12万吨,全镇水果种植合作社共成立35家,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收入。

经验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案例

当前,廉江正谋划“一主一副、一区三廊”的发展蓝图,以全域发展思维,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描绘“生态宜居、共富共美”新画卷。“一主一副”即发展好中心城区,建设好安铺镇、横山镇县域副中心。“一区三廊”则是通过主副中心联动,带动形成中部城乡融合发展区,联动河唇镇、石城镇、良垌镇结合旅游特色打造东部乡村旅游画廊;支持高桥镇、车板镇、营仔镇等沿海镇开展海产养殖,做大海洋水产业和临港工业,形成西部海洋经济走廊;带动长山镇、塘蓬镇、和寮镇、石角镇结合生态产业优势打造北部生态经济绿廊。

如何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位于“东部乡村旅游画廊”的河唇镇,更是拥有新的更大的机遇。

在落实“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河唇坚持镇委书记一线施工,构建“主官主战主抓、分管领导实抓细抓、专班组员活做特做”的建设体系。河唇镇全域18个村委和3个居委、180条自然村上下联动、干部推动、群众发动,积极探索问题破解方法,及时疏通堵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发展力使何处,聚焦地方实际为题解。廉江聚焦“一碗汤”“一条鱼”“一朵花”“N种果”四大特色产业发展,河唇鱼头汤美食街烟火人气聚,新屋仔村鲜花簇拥,乡间村落焕发新颜,农文旅、工业、食品加工等多种产业集聚成势,城镇建设展新貌之时,村民荷包鼓。

“和美乡村”描绘进行时,廉江依托鹤舞银湖等文旅资源、新屋仔花木等产业优势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以弘扬运河精神为主线,以产业振兴和绿美广东为抓手,举全市之力打造“鹤舞银湖·山水河唇”乡村振兴示范带。成立5个重点工作临时党支部统筹推进各项建设工作落地落实,选派37名新提拔机关干部及55名河唇籍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示范带建设一线,深化三级党建网格建设,建立“党组织—网格—党员—农户”的组织体系……目前,示范带内基础设施实现提档升级,河唇乡村风貌更加和美宜居,串联新屋仔精品村、苏茅角精品村、省道观光带、美丽圩镇等总长约17公里的精品线路已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了“一心、两轴、两带、五区、多节点”的镇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当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廉江争先进位的底气不断筑牢,城市的发展步入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河唇镇在“百千万工程”建设所打造的经验,廉江将探索运用在其他镇街的发展上,全速推进“百千万工程”在橙乡大地上走深走实。

南方+记者 许筱倩 通讯员 张思燕 王绮雯

编辑 钟茵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