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马德里,从都国际论坛“出海”首秀如何?
当地时间12月12日,“2024从都国际论坛”在西班牙马德里顺利闭幕。
跨越上万公里,从都国际论坛的“出海”首秀,表现如何?不妨从以下几个点来看看。
第一,“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从中国的“南大门”广州,到被誉为“欧洲之门”的马德里,开放是不变的鲜明标识。脚下的步子越大、越坚定,世界舞台上,中国的朋友就越来越多。
这届论坛时间紧、议题多,但短短一天时间里,就汇集了近50个国家的200多位嘉宾,围绕全球安全、世界经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分享真知灼见。
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乔鲍表示,这恰恰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正积极打造全球行动的共享平台,呼吁和号召更多国家共担责任,一同寻找应对挑战的方案。
第二,“同球共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今年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这一深受世界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论坛中的高频词汇。
世界领袖联盟主席、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说,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已经向世界阐明了对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的积极态度。
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对全球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挑战,国际社会发展该向何处而去?天下一家、求同存异。沟通、对话、协商,是从都国际论坛一直以来给出的答案。
第三,共创人类社会未来的集体“行动力”越来越强。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从气候变化、贸易摩擦,到新能源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共同提升抵御风险与挑战的能力,来源于共识基础上的集体行动。
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谢国樑所说,应对全球发展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行动的时刻。
本届论坛以“共同行动,共创未来”为主题,就是在表明,只有对话与交流还远远不够。摒弃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携起手来做出改变,才能共解难题、推进合作。
最后要说的是,从南海之滨到伊比利亚半岛,从都国际论坛变的是举办地址,不变的是背后所秉持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期待下一届论坛相聚,读懂更多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文字/出镜:南方+记者 陈子阳
拍摄:南方+记者 王辉
剪辑:南方+记者 周鑫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