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丨区委全会

作者 孙景锋 2025-01-10 14:44

2025年南海向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发起冲锋。

1月10日,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区委书记顾耀辉向大会作报告。2024年南海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工业投资总额突破500亿元。

展望2025年,南海在去年人文经济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争当标兵的姿态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牵引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取得新突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再造一个新佛山”、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

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南方+ 孙景锋 拍摄

南海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南方+ 孙景锋 拍摄

人文经济示范区

一次发展逻辑之变

2024年是南海锲而不舍抓改革促转型,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的一年。特别是为应对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影响,南海把人文经济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全面激发人文之力,人文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全区上下积极探索、比学赶超,以人文支点撬动高质量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经过一年的实践,人文经济已经成为南海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跃进的重要牵引。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全会分组讨论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首次提出了南海将全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有力推动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此次区委全会对人文经济示范区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明晰。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是南海一次发展逻辑之变。人文经济不等同于文旅产业或文化活动,而是以人文价值为引领、以人文力量为引擎的高质量经济形态。倡导人文经济,核心是要让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更好满足人的需求。南海区委提出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就是要利用人文力量推动发展逻辑之变、模式之变,让经济活动更多围绕高品质供给、个性化需求、精神文化、环境改善等方面展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南海提出以争当标兵的姿态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牵引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取得新突破。 南方+ 孙景锋 拍摄

南海提出以争当标兵的姿态奋力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牵引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取得新突破。 南方+ 孙景锋 拍摄

如何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会议强调必须走好改革转型之路。特别是面对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传统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面临的冲击短期内难以消除,财政收支平衡难、安全稳定压力大、部分企业信心不足等问题急需破解,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因应发展形势,赋予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新的内涵,为破解当前困难挑战提供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改革转型不断走向深入。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会议明确要强化人文科技之力。文化和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支点,去年召开的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南海就提出要大力激活人文经济、科技创新“双引擎”,牵引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今年再次强调壮大人文经济,推动发展逻辑之变,必须发挥人文和科技的引擎作用,推动形成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局面,进一步探索文化与经济的贯通路径,实现人文经济实践的关键跃升。

打造人文经济示范区,南海还将加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突出抓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驱动高能级城市、高层次产业、高效能治理、高品位文化建设实现整体突破。

关键之年再上新台阶

更开放、更协调、更人文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时代命题,南海如何交出满意答卷?会议号召全区要鼓足干劲、勇挑大梁,推动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再上新台阶;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改革是南海保持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招”。南海将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集成式改革。抓好10大方面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推动改革从局部破题、点上突破向系统集成、整体跃升蝶变。会议特别提出要持续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健全“四票”政策,畅通资金参与渠道,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土地改革的集成效应;优化国资监管机制、推动商协会明显提质;加大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文化文明等领域改革力度,让更多改革成果转化为惠民成效。

更具活力的现代化南海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南海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强化湾区意识、国际思维,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城市。以桂城、西樵为先导打造国际化示范区域,主动拥抱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拓展广佛全域同城化深度广度,积极融入深圳产业链创新链,发挥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打造湾区制造高地、西向枢纽。

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会议强调要继续拿出头号力度,保持头号干劲,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出新方面,南海将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力建设“七湖三湾一站一园”,带动镇域中心扩规模、强功能、提品质,在连城带乡中发挥更大作用。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南海将加快乡村振兴提质,以更大魄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更大范围推广“分润模式”,推动村社干部、乡村CEO绩效考核与经营业绩挂钩,支持村集体参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让房东变股东、资金变股金。南海还将推动典型镇、典型村建设在扩面基础上实现整体提质,每个镇街至少要打造1条标杆示范村,全区要打造3条以上省级明星示范村。

绿美建设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南海将着力推动绿美建设与文化艺术融合,实现城乡环境从“绿”起来向“美”起来跃升,提前启动第三届大地艺术节筹备工作,以西樵山、听音湖为中心,串联平沙岛、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璜矶鹭鸟天堂、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有为水道等重要节点,打造3条覆盖桑园围、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示范带。

筑牢产业根基

实业为本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建设人文经济示范区,离不开产业发展支撑。南海将持续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坚持实业为本,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是基本盘,也是现代产业的基石。南海将久久为功持续攻坚13个传统产业转型。大力推进“一山一园一院两平台”建设,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产业链条“协同转”、产业集群“联合转”,力争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

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需要做大增量。2025年南海将加强靶向招商,力争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超230个;加速南商回归,绘制区外南商企业地图,常态化开展走访对接和项目招引。探索场景招商新模式,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布局,聚力打造电力设备智造千亿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还离不开智力支撑。南海以建设成果转化高地为目标,引导33个科创平台大力谋划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季华实验室加快实施“璀璨行动”,支持仙湖实验室推进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成果转化运用。

大力开展招才引智,以“大人才观”广开引才、用才、护才之路,把南海打造成人才创业乐土,争取全年新增人才团队超100个,引进培育省级以上人才超10名,打造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仙湖科创社区三核科创引擎,建设成高水平的人才科创要素集聚地。

以人为本

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人文经济示范区的本质是要回归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南海将持续深化“三引三管三提升”,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今年南海将持续推广更有温度的柔性治理,实施新一轮全域“创熟”三年行动,拓宽协商共治渠道,推动社会治理向前端治未病延伸;推进新市民融合,提供更加优质的民生服务,大力开展“联新暖新强新”行动,增强新市民身份认同、文化认同。

提供更加优质的民生服务,在教育方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广快乐教育理念,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在医疗方面实施易健康“365”行动,推动公立医院集团化发展,提升医学人文关怀,促进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南海将深入实施“1123”文化工程,放大文化文明发展优势,推动文化文明在传承中创新,集中力量打造一大核心IP、三大品牌活动,打响“西樵山文化”核心IP,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讲好南海故事;在创新中发展,着力打造文化艺术与现代产业探访体验之城,深化国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建设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集聚区,推动三大演艺核心区建设结出硕果;在发展中赋能,持续深耕“水上南海”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水上装备产业,谋划打造西江水利风景区,展现“岭南文脉、水係南海”之美。

南海还将不断完善热敏灸生态体系,深入开展“艺企同行”,扎实推进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发挥文化的引领功能、撬动作用、放大效应,用文化力量为重点工作赋能。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