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发布《2024年深圳民生发展大事》。2024年,深圳就业登记人数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0.7万人,全市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超百万人次。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将深圳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寻找各自人生的诸多可能。
而在由用工大区向高质量充分就业城区跨越式转变的道路上,龙华“一路驰骋”。2024年,龙华加大了公益招聘、公益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力度,还构建起“区-街道-社区”“2+12+N”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实现公共就业阵地更强、服务更优、技能更精,打造起深圳特色的“高质量就业大区”。
“逛着集市找工作”
下午4点,家住龙华区民治街道红山社区的刘先生下楼散步,看到小区广场人头攒动,“惠民集市”热闹非凡,就顺道逛了一圈,却意外地发现这场集市的“主角”,竟是各个街道的惠民就业主题摊位。
这是龙华区2024年首个“惠民就业服务日”现场。全区6个街道的就业招聘、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惠民就业服务以主题摊位的形式分展示,另有20家辖区企业设置家政精英汇、科技人才港、文化传媒区、新业态领航区、多元职业区等招聘专区,提供岗位机会达1993人,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搭建直接对话的桥梁。
龙华区9月惠民就业服务日现场。
龙华区9月惠民就业服务日现场。
去年以来,龙华区以“就业服务进党群”为抓手,新建成覆盖基层的12个就业驿站,建立起“区级统筹协调、街道整合资源、社区精准对接”的三级联动机制,逐步形成龙华就业第一站为桥头堡、龙华人才园为大后方、就业驿站为纽带、海量人力资源机构资源为支撑的公共就业服务生态。
69个社区开展“家门口就业”主题“书记茶话会”收集就业相关诉求;每月12日固定开展“惠民就业服务日”主题活动;全年整合资源开展品牌活动197场、服务近5万人……在家门口“逛着集市找工作”, 如今,这样“接地气”的就业服务模式在龙华遍地开花。
“培训+推优”助力精准就业
“家政其实特别适合我们。不需要住家,早上把孩子送去学校,做完保洁再去接孩子,时间刚刚好。”龙华街道的杨女士,此前是一位全职“宝妈”,2024年通过龙华街道公益培训找到了一份家政保洁的工作。
“多亏了街道的培训课,学成了还帮我们主动联系家政公司,现在这份工作我非常满意。”杨女士回忆,当时的课程培训内容涵盖养老护理、保洁收纳、居家整理、家电清洗等,不少同学经过专业培训后,也和自己一样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来了就能免费学,学好了还能推荐就业。去年以来,聚焦大龄、较长时间失业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诉求,龙华区与培训机构、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发力,打造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体系。
线上,通过网站、小程序、公众号、直播舱、求职一体机等发布就业信息资讯1500条,全域开展“直播带岗”4000余场、招工量达25万人次。
线下,通过“技能提升+推荐就业”方式,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岗位匹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各类型服务21万余人次,建成了分类清晰、功能明确的全渠道就业服务新生态。
“产训结合”让就业“无缝衔接”
搭乘地铁1号线转4号线,从华强路站到长湖站,再转乘M285路公交汽车至章阁市场公交站下车……纵贯深圳南北近30公里,只为来到福城街道章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上夜校。
去年以来,龙华区福城街道团工委积极引入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专业院校资源,打造集技能培训、实践操作、就业指导于一体的AI夜校火遍全市。在这里,学员们仅需7分钟,就能迅速掌握AI视频剪辑的简易技巧,实现快学快用。
在新一轮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龙华区围绕数字经济产业特色,结合青年人才、新就业群体等就业需求,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和技能培育对接,搭建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福城街道开设AI夜校,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适应新形势。
福城街道开设AI夜校,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适应新形势。
除了链接高校资源,龙华区聚焦学用结合,选取一批辖区企业作为首批工学一体培训点,联合举办工业机器人操作、无人机驾驶等培训,打造“培训+实操+就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深圳市领志光机电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正筹备与福城街道合作开设公益性的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课。“表现优异的学员可以进入人才储备库,优先留用或向合作单位推荐,打通从能力成长到职业发展的路径。”相关负责人表示,领志科技将携手龙华打造专业的机器人培训点,落地相关赛事,快速引进相关机器人产业与人才落户龙华。
撰文:程德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