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过敏高发,如何科学用药?这些误区别再犯了→

广州卫健委 2025-04-16 11:08

南国三月,春暖花开。

在广州,

云台花园的郁金香织就七彩绸缎,

东涌的油菜花翻涌成金色浪潮,

洲头咀的黄花风铃木串起满城诗意,

……

在这春日浪漫时,有些街坊却惹上了一些特别的“小毛病”,比如总是打喷嚏、鼻痒,严重时候还会嗅觉减退。有人以为自己是感冒了,但症状反复几个月不见好。

小心!这可能是过敏症状。面对春季过敏,我们该如何科学用药呢?一起来看看。

本文作者:

莫荣华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药师

审稿专家:

龚又明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

科学用药,对症下药是关键

1. 抗组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效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眼睛痒等症状。常见药物如下:

(1)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具有明显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

(2)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副作用少,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是治疗儿童季节性过敏的主要药物。

(3)第三代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衍生物或代谢产物,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相比副作用更小,疗效更佳。

注意:

很多复方抗感冒药中亦含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成分,应避免同服,防止重复用药。

部分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乏力、头晕、口干等副作用,因此用药后应避免从事开车、高空作业,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

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可有效缓解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常见药物有:孟鲁司特钠,主要用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过敏症。

对于哮喘患者,建议每天睡前服用,因为哮喘多发于清晨或夜间。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晨起时服用。

注意:需谨慎用于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并密切监测情绪变化。

3. 糖皮质激素

对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用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鼻部炎症,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常见药物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最好在早晨使用,有利于减少副作用。如果合并有哮喘,症状易在夜间发作,夜间自身激素水平最低,可以在晚上使用,对预防哮喘发作有很大作用。

注意: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要长期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患者应遵医嘱坚持用药。

4. 眼用制剂

常见药物有:依美斯汀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等,可用于缓解过敏性结膜炎。

注意:用药期间不要佩戴隐形眼镜。滴眼液开封后易污染,请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

5. 皮肤过敏外用药物

(1)激素类软膏剂: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激素类软膏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长期大面积使用,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

(2)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有收敛和止痒的功效,成分比较安全,儿童,孕妇及哺乳期都可以使用,需摇匀后再用,注意避开伤口的皮肤,湿疹有渗液时禁用。

人们在使用这些药物时

往往存在不少误区,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

服用过敏药的“避坑”指南~

抗过敏药误区规避

❌ 误区一:长期单一用药

抗组胺药长期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阶梯式换药”。部分药品长期使用会导致身体对药物逐渐产生耐受,引起耐药现象。

❌ 误区二:未见疗效,自行加量

如果在服用抗过敏药后症状却加剧,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而加大剂量。也可能是抗过敏药物导致过敏,其中以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 误区三:“按需”服药

症状消失后即停药,症状再次出现后再用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方式不可取,应连续、按时用药,病情控制后也应逐渐停用,而不是立即停用。

❌ 误区四:谈激素色变

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尤其在控制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哮喘急性发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适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误区五:谨防“药驾”

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嗜睡,乏力、头晕等,因此,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应避免白天服用。     

预防胜于治疗,远离过敏原

1. 关注花粉浓度预报:花粉浓度高时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外出后建议更换衣物并洗澡,避免花粉带入室内。

2.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尘螨、霉菌等过敏原。

3. 及时就医:若反复过敏或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